血常规

admin2022-08-02  28

问题 血常规

选项

答案

解析 1.红细胞(RBC)参考值成年男性:(4.0~5.5)×10/L;成年女性:(3.5~5.0)×10/L;新生儿:(6.0~7.0)×10/L。 临床意义(1)生理性变化 增加:新生儿、高原居民。减少:生理性贫血,如妊娠后期和某些年老者。(2)病理性变化 增加:相对增加:各种原因的脱水造成血液浓缩;绝对增加:先天性发绀性心脏病和肺心病代偿性红细胞增加;真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减少:病理性贫血,如造血不良(再障),过度破坏(溶贫)和各种原因的失血。2.血红蛋白(Hb)参考值成年男性:120~160g/L;成年女性:110-150#L;新生儿:170~200g/L。临床意义见红细胞计数。3.血细胞比容(HCl)参考值男性:40%~50%;女性:37%~48%临床意义增加:见于大面积烧伤和脱水患者。减少:见于贫血患者。4.白细胞(WBC)参考值(1)白细胞计数成人:(4.0~10.0)×10/L;新生儿:(15.0~20.0)×10/L(2)白细胞分类(DC)1)中性杆状核粒细胞:1%~5%:2)中性分叶核粒细胞:50%~70%;3)嗜酸性粒细胞:0.5%~5%:4)嗜碱粒性细胞:0~1%;5)淋巴细胞:20%~40%;6)单核细胞:3%~8%。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50%一70%,临床上大多数白细胞的总数变化实际反应中性粒细胞的增高或降低。生理性变化:一般为增多,见于新生儿和妊娠晚期。病理性变化:增加:急性感染、急性创伤、急性大出血、急性中毒和白血病。减少:某些感染(如伤寒或某些病毒感染)、再生障碍性贫血、某些理化因素的损害、自身免疫性疾病、脾功能亢进。(2)淋巴细胞 增多:某些急性传染病(如风疹、腮腺炎、百日咳等)、某些慢性感染如结核、肾移植术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减少:主要见于放射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3)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急性传染病(除猩红热外)、慢陛粒细胞性白血病。减少:伤寒和副伤寒、术后、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4)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较少,可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5)单核细胞 增多:某些感染(结核、伤寒、疟疾、心内膜炎)、某些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5.血小板(PIJT)参考值(100~300)×10/L。临床意义增多:骨髓增生性疾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大出血和术后、脾切除术后(一时性)。减少:血小板生成障碍,如白血病和再障、血小板破坏过度,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功能亢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血小板消耗过多,如DIC。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yiliaoweisheng/723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