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admin2022-08-02  60

问题 请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必修“音乐鉴赏”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鉴赏《黄河大合唱》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听赏作品,体验歌曲宏伟、磅礴的气势,感受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激发热爱祖国优秀音乐文化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聆听、探究、感受、体验等方式,提高音乐鉴赏能力与探究能力。
【知识与技能】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以及歌曲的演唱形式;能够选择自己体验最深的歌曲进行哼唱。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及歌曲的演唱形式。
【难点】了解旋律、速度、力度、节奏等音乐要素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探究《黄河大合唱》的时代性和鲜明的民族性,理解音乐与诗歌的交融的具体内涵。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背景音乐《黄河协奏曲》的片段,教师进行提问: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对黄河的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总结:黄河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华夏文明的摇篮,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国人奋勇前进。看看作曲家眼中的黄河又是怎样的?引出作品《黄河大合唱》。
(二)探究学习
1.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资料,并讨论对于《黄河大合唱》有哪些了解。(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根据情况进行补充:《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影响力最大的一部大型合唱声乐套曲。作品创作于1939年,由诗人光未然作词,以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侵略者的残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广阔地展现了抗日战争的壮丽图景,并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从而塑造起中华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
2.播放乐曲,请学生闭眼聆听,在脑海中想象那幅画面,并思考:从乐曲中感受到了什么?作品可分为几部分?分别采用怎样的演唱形式?(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慷慨、宏伟的气势。全曲分为八个部分,由《序曲》(管弦乐)和《黄河船夫曲》(混声合唱)、《黄河颂》(男声独唱)、《黄河之水天上来》(配乐诗朗诵)、《黄水谣》(女声二部合唱或混声合唱)、《河边对口曲》(男声对唱及混声合唱)、《黄河怨》(女高音独唱)、《保卫黄河》(齐唱与轮唱)和《怒吼吧,黄河》(混声合唱)八个乐章组成。各个乐章都有相对的独立性,相互之间在表现内容、演唱形式和音乐形象等方面构成鲜明的对比。
3.分段欣赏
①欣赏《黄河船夫曲》,聆听并思考:这段音乐有什么特点?描述了什么场面?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其音乐材料的重复性,节奏的律动性,运用了船夫号子的音乐素材,描绘了船夫们与风浪搏战的动人场面。
②欣赏《黄河颂》,聆听并思考:有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音乐的旋律、情感特征以及男中音热情、深切的演唱,结合诗词波澜壮阔的描述,表达了人民对黄河的赞颂。
③欣赏《保卫黄河》,聆听并思考: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其激昂的情绪,给人一种此起彼伏、激奋的感受,烘托了一浪高过一浪、勇往直前的音乐气氛。
④请学生选择自己体验最深的歌曲进行哼唱。
(三)拓展延伸
请学生对《黄河之水天上来》进行配乐诗朗诵,并认真体会诗词的意境。
(四)小结作业
1.小结:《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具有交响性和史诗性的大合唱。它既有对黄河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的描述,又揭示了中华民族遭受屈辱、苦难与不幸,同时还刻画了中国人民英勇顽强、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2.作业:收集更多冼星海的作品,感受其民族精神。
【设计意图】
教师讲解《黄河大合唱》,使学生了解创作背景以及歌曲每个部分的演唱形式,随后通过分段欣赏,了解音乐的特点及歌曲表达的情绪,感受黄河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磅礴气势,使学生增强民族意识,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14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