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提供的教材图片,撰写《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八年级)的教学设计。 要求:

免费题库2022-08-02  40

问题 根据提供的教材图片,撰写《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八年级)的教学设计。 要求: (1)写出一篇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教案),明确本课的学习领域、年级。 (2)要合理设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3)要有清晰的教学结构、内容环节,并附有简要说明。 (4)要体现恰当的教学形式和方法。 (5)要有具体明确的作业练习。

选项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课题】《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室内装饰工艺品的设计要素和制作方法,体验其设计过程和制作步骤;学会从不同的审美角度欣赏、评述生活用品的设计: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头小工艺品的设计制作练习,掌握实用和美观有机结合的设计原则:能自觉地以艺术的眼光观察和分析常见的生活用品,并用恰当的语言进行评述: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现和感知生活中的美,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其中的乐趣。 【教学重点】 掌握装饰造型的一般规律和设计制作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 按照设计要素和制作方法,设计、制作出具有装饰性的案头小工艺品。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示范法等。 【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制作案头小工艺品相关工具等。 【教学过程】 环节一:师生问好,组织教学 常规性组织教学,师生互问好,教师检查学生的学具准备情况,准备上课。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注意,更好进入课堂)环节二: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教师播放课件,引导学生观赏,对家居装饰品有一个直观了解。 学生观看视频,教师总结评述,引出课题——《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设计意图:利用多媒体播放贴近学生生活的相关视频,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程)环节三: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一)初步感知,展开联想 1,展示一幅家装所用的装饰画,引导学生观察。 问题一:这幅作品和平日里的绘画有什么区别 你能看出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吗 它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观察回答:该作品是用造型好看的干枯花草制作而成的半立体造型;使得房屋变得更好看、更温馨。 2,教师追问: 问题二:想一想除了用干枯的花草还可以用什么来做 还可以用它们来做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前后四人一组进行自由交流,最后由小组代表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生活中的很多材料均可以运用它们特点进行创意设计,进行装饰品的制作。 (二)深入观察,交流总结 1,讨论装饰品的设计要素 展示一组室内装饰品的设计,引导学生了解下列要点: 问题三:作者是如何进行构思创意的 问题四:装饰品的设计要素有哪些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板书(四要素:造型、色彩、功能、材料)2,了解装饰品的装饰方式 播放另一组图片,提示学生并进行总结:在布置装饰品时,可根据居室的需要进行壁面装饰,案头摆件陈设等。 (三)教师示范,拓展思路 教师以“烛台的创意设计”为例示范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看、听、思、学等方式进行新课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创新思维能力,为创作打下基础)环节四:课堂练习,设计创作 1,提出练习要求:运用今天所学知识设计一件可以摆放在书桌上的小工艺品。 2,明确设计制作要领: ①根据所选材料进行构思创意,15分钟内完成创作; ②考虑赋予相关的涵义,富有情趣; ③创作过程中注意纪律和卫生。 3,教师提示:小组内讨论交流,先构思草图,把要制作的内容设计好,然后进行分组合作,做好具体分工。 4,学生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该环节通过鼓励学生大胆创作。解决难点)环节五:作品评价,展示交流 1,小组派代表介绍本组作品以及设计意图;选出好的设计方案或作品集体欣赏交流: 2,教师进行总结性评价和补充,以鼓励为主。 (设计意图:通过作品展示与评价,增强学生自信心,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环节六:课堂小结,课后延伸 1,拓展延伸 观看视频:不同风格装饰品的展示与应用法则。 2,课堂小结 教师进行课堂总结:师生共同进行一节课主要内容的回顾,强调重难点。同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肯于动脑,尝试变废为宝、旧物改造等创意行为,既体现环保又美化我们的生活环境。 (设计意图:开阔学生眼界,提高热爱生活的意识,加深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印象和体验,同时又是对整节课的总结和梳理)环节七:布置作业,提出要求 鼓励学生课后尝试将自己的作品用来装饰居室。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把作品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体现“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理念)【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871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