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关于新航路开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概述迪亚士、哥

最全题库2022-08-02  39

问题 材料:关于新航路开辟,《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某版本历史教科书“开辟新航路”一课包括三个子目:“东方的诱惑”“新航路的开辟”和“走向会合的世界”。某教师在讲完新航路开辟的历史背景后,针对第二子目,为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围绕《新航路开辟示意图》开展了两个教学活动:(1)让学生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地图上按时间顺序描出四条航线;?(2)分组讨论哪一条航线最容易到达东方。为此,学生对航海路线、造船技术、洋流、季风等展开了热烈讨论,直至下课,讨论活动仍未结束。问题:(1)这位教师的教学有哪些可取之处(4分)?存在哪些问题?(6分)(2)请你对这位教师提出改进的建议。(6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可取之处: ①该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改革理念,能够激发学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②该教师采取让学生动手画航线和小组讨论的活动方式,说明该教师在教学中注重采取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多种教学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落实了新课程标准中提倡的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的教学建议。
③该教师没有采用灌输式教育,而是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养成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存在的问题:
①教师在学生动手画完航线之后并没有带领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史实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导致学生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停留在动手画图的层面,并没达到新课程标准中“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这一教学目标。
②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没有落实组织性原则。首先,教师没有规定讨论的时间;其次,教师没有深入每一个活动小组,指导学生的讨论;最后,教师没有适时结束学生的讨论,导致授课结束讨论仍未结束,致使教学任务没有完成。
(2)改进建议:
①在学生画航海家的航线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扮演航海家讲述自己的航海历程和路上的艰险,这样创设情境、身临其境地去感悟历史,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航海史实的认识,进一步落实教学目标,同时也会增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②在学生讲述完航海经历之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一史实,教师可以在PPT上展示相关表格,引导学生从时间、人物、航线方向、开辟航线原因等角度强化对新航路开辟的理解。
③针对小组讨论,教师需对讨论的时间进行详细的规定;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应该深入小组内部对学生讨论的方向进行引导;讨论结束,教师应该让小组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做补充,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归纳。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968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