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有A车和B车,甲欲出售A车。乙到甲家详细查看A车后,愿意以10万元购买A车,甲

练习题库2022-08-02  40

问题 甲有A车和B车,甲欲出售A车。乙到甲家详细查看A车后,愿意以10万元购买A车,甲表示同意。为了郑重其事,甲提出就A车的买卖订立书面合同。甲拟定了两份书面合同并签名后,将合同邮寄给乙,乙发现甲因疏忽大意将A车写成了B车,但乙未作理会,在两份合同上签名,将其中一份回寄给甲。对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哪一项?A.甲、乙就A车成立买卖合同,但构成重大误解B.甲、乙就A车成立买卖合同,不构成重大误解C.甲、乙就B车成立买卖合同,但构成重大误解D.甲、乙就B车成立买卖合同,不构成重大误解

选项 A.甲、乙就A车成立买卖合同,但构成重大误解
B.甲、乙就A车成立买卖合同,不构成重大误解
C.甲、乙就B车成立买卖合同,但构成重大误解
D.甲、乙就B车成立买卖合同,不构成重大误解

答案 B

解析 ①要约与承诺均系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订立买卖合同时,甲的内心真意是向乙出售A车,合同书表达出来的客观含义是向乙出售B车。由于乙"知道甲的内心真意",根据《民法典》第142条,有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应当按照所使用的词句,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意思表示的含义。无相对人的意思表示的解释,不能完全拘泥于所使用的词句,而应当结合相关条款、行为的性质和目的、习惯以及诚信原则,确定行为人的真实意思。”的意思表示解释规则,采"意思主义",甲对乙的意思表示应当按照"甲向乙出售A车"这一内容生效。
②同样,对乙的意思表示也应当作同样的解释,经由解释,乙的意思表示应当按照"乙向甲购买A车"这一内容生效。
③按照前述解释,甲、乙间成立A车买卖合同,发生法律效果的内容与甲、乙的内心真意均一致,甲、乙均不成立重大误解。故本题唯一正确的答案为B选项。
④像本题这样,意思表示的外在错误表达通过意思表示解释规则予以消除,从而表意人与受领人均不成立重大误解,这样的操作,称为"误载不害真意"。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6857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