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1月5日

最全题库2022-08-02  14

问题 初中语文《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一、考题回顾题目来源1月5日 下午 河北保定 面试考题试讲题目1.题目:《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2.内容:“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作为学者和诗人的闻一多先生,在30年代国立青岛大学的两年时间,我对他是有着深刻印象的。那时候,他已经诗兴不作而研究志趣正浓。他正向古代典籍钻探,有如向地壳寻求宝藏。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他想吃尽,消化尽我们中化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史,炯炯目光,一直远射到有史以前。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1930年到1932年,“望闻问切”也还只是在“望”的初级阶段。他从唐诗下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杜甫晚年,疏懒得“一月不梳头”。闻先生也总是头发凌乱,他是无暇及此。闻先生的书桌,零乱不堪,众物腾怨,闻先生心不在焉,抱歉地道一声:“秩序不在我的范围之内。”饭,几乎忘记了吃,他贪的是精神食粮;夜间睡得很少,为了研究,他惜寸阴、分阴。深宵灯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不动不响,无声无闻。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几年辛苦,凝结而成《唐诗杂论》的硕果。他并没有先“说”,但他“做”了。作出了卓越的成绩。“做”了,他自己也没有“说”。他又由唐诗转到楚辞。十年艰辛,一部《校补》赫然而出。别人在赞美,在惊叹,而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他又向“古典新义”迈进了。他潜心贯注,心会神凝,成了“何妨一下楼”的主人。做了再说,做了不说,这仅是闻一多先生的一个方面,——作为学者的方面。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独裁,争取民主!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即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独裁,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3.基本要求:(1)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2)设置互动环节;(3)适当板书,在10分钟之内完成试讲。答辩题目1.请谈谈这篇课文语言的音乐美是如何体现的?2.请谈谈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七子之歌》,学生可跟唱,创造情境。(学生熟悉此歌,由此可猜到作者,教师也可随机提问。)这首歌的作者是闻一多先生,他是近、现代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他有强烈的爱国热情,是一位为人所敬的民主战士,他敢作敢为,言行一致。现在我们学习臧克家写的一篇文章《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的言行片段》理解他的精神品质。(板书课题)(二)初读感知1.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屏幕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2.教师介绍臧克家生平以及本文写作背景。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三)深入研读1.作为学者的闻一多他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作为学者的闻一多有哪些主要成就?作为民主战士的闻一多是怎样说的、怎样做的?课文记叙了作为革命者的闻一多的哪三件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明确:作为学者时“人家是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做了再说,做了不说。”作为学者时的成就是三部著作:《唐诗杂论》、《楚辞校补》和《古典新义》。作为民主战士时“说了就做,言行一致。”“起稿政治传单、群众大会演说、参加游行示威。”2.让学生思考文章两个部分写出了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闻一多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明确:闻一多先生的前期是一名卓越的学者,后期是言行一致的民主战士。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是,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上,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3.下列语句读起来像诗,能够引发丰富的感受和思考。试分组讨论来揣摩并体会其表达效果。①他要给我们的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明确:“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是比喻的说法,指寻找使我国民族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自20年代末起,闻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企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②身宵夜火是他的伴侣,因它大开光明之路,“漂白了四壁”。明确:“它”指深夜灯火。深夜只有孤灯相伴,本来应感到寂寞,但闻一多则不然,他在一盏孤灯的照耀下,全力进行学术研究,成绩斐然。“漂白了的四壁”引自闻一多诗《静夜》,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前途和人民命运的关切。课文中引用“漂白了的四壁”,意在表现闻先生深夜从事学术研究那种怡然自适的情景,与“大开光明之路”的意趣一脉相承。4.本文在叙述中穿插了哪些形象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作用?讨论并归纳:课文中对闻一多的语言、肖像的具体描写。明确:①语言描写:如:“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这两句话表现了作为卓越的学者的闻一多实干精神和谦虚美德。再如:“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表现闻一多大无畏的革命精神。②肖像描写:如:“炯炯日光”“头发零乱”“昂首挺胸”“长须飘飘”“口不窥园”都具体表现闻一多那令人尊敬的高大形象。③细节描写:如“一个又一个的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样蚁排衙”表现闻一多先生严谨治学的精神。(四)巩固提高请列举一两首闻一多的诗(如《死水》《红烛》等),阅读并体会闻一多作为一个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的爱国之情的。(五)小结作业小结:闻一多先生既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又是伟大的民主战士,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我们要学习闻一多先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的精神,学习他为了民主革命事业无所畏惧,视死如归的精神。从而健全自己的人格,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作业:从古至今我国有很多像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文人,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的理想。请你说出一两句表达他们追求理想的诗,并简要说说他们的事迹。陶渊明:“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刘禹锡:“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板书设计】1.请谈谈这篇课文语言的音乐美是如何体现的?2.请谈谈闻一多前期和后期思想品格上的主要特点,前后期有什么变化,又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选项

答案

解析 1.首先,作者善于使用成语或仿成语结构,如“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等等。其次,作者惯于使用对句的形式,如一开头的“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就是对句,“还有末段的“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这些成对的句子,有些具有对比的性质,有些则是并列的性质,有的是更为整齐的对偶句。这些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铿锵有力,富于音乐美。

2.闻先生前期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后期则投身于民主运动,敢于为人民讲话,面对凶残的敌人无所畏惧,视死如归,体现出民主战士的大勇,成为中国革命知识分子的楷模。闻先生在前期和后期所走的道路不同,反映了他对社会认识的变化。但作为一名卓越的学者,一名伟大的爱国者,一名言行一致的志士仁人,他却是始终如一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616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