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教学活动片段一:在春游活动中,教师借助自然环境资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色彩

练习题库2022-08-02  40

问题 案例:教学活动片段一:在春游活动中,教师借助自然环境资源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色彩教学,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探究。学生在和教师的积极交流、互动中获取色彩基础知识。 高原春天的原野上,一片生机盎然,各色花朵竞相开放。教师利用春游的机会结合“家乡的春天”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各种不同颜色花卉间形成的色彩关系。提出“为什么紫色和黄色放在一起特别鲜艳”,引出了有关色彩本质特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探讨。启发学生利用现有的资源——各色花朵树叶,有针对性地选择色彩进行摆放、组合,形成不同的色彩关系,在此过程中教师只作点拨、指导,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探究、获取知识。 教学活动片段二:在色彩课堂教学中,为了更有效地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色彩的情感功能.教师以音乐为媒介,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感悟色彩的情感功能。 情感是无形的抽象概念,色彩则是可视的具体现象。在教学中要把二者联系起来,让学生理解并学会运用色彩表达自己的情感,为此,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低沉的大提琴曲《天鹅》和高亢的《丰收锣鼓》的音乐片段,同时在大屏幕上按音乐的旋律节奏轮转展示与之相应的色彩图片,如:与《天鹅》相对应的是冷色,与《丰收锣鼓》相对应的是暖色。音乐结束后,教师借助大屏幕展示的色彩图像,引导学生认识音乐的旋律、节奏与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联系,与色彩的冷暖关系的联系,分析讲解色彩所具有的情感功能,使学生较客观、轻松地理解情感和色彩的关系,并会运用色彩表现自己的情感。 (1)案例中的教学活动方式与新课标中“课程资源”的关系是什么 (2)结合新课程理念分析上述案例中教师的教学模式。

选项

答案

解析 (1)《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尽可能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包括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以及校园和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文体活动、节庆、纪念日、建设成就、重大历史事件以及城市、社区村庄环境等)进行美术教学。农村、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的学校尤其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各种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学。片段一中的的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利用自然环境资源进行美术教学的方法。《家乡的春天》这一课题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更加直观地让学生体会和感受家乡春天之美,激发学生创作的欲望并极大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又指出:学校的图书馆应配备美术书籍和其他美术资源,包括教师参考书、学生参考书、美术杂志、美术教育杂志、幻灯片和光盘等,供教师备课及上课,供学生收集、查阅资料以及自学或合作学习时使用。片段二中教师灵活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教学难点。
(2)课程改革的要求指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所以在教学中,过去的以老师单纯教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以上的教学案例中,教师成功得成为了教学的引导者,上课时先通过深入生活或用多种方式直观感知的方式引导学生认知和思考,同时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而后,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最后,教师通过点拨、讲解、归纳等,强化和巩固学生的认知。课堂练习时。主要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个别指导,充分保护了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故该案例体现了的教学模式是问题一发现模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8724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