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某老师讲完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后,有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氯化钠

练习题库2022-08-02  60

问题 案例:某老师讲完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后,有位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氯离子和钠离子,并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我们喝了一口该盐水后,由于分子(或离子)运动的不规则性,会不会造成我们喝的那一口盐水中钠离子数量少于(或多于)氯离子数量呢这个问题来源于学生头脑中“分子无规则运动”与溶液的“均一性、稳定性”之间的冲突.深究其理,要从概率论的知识讨论.初中学生的知识储备显然不够。于是该老师和学生开始了这样的对话:师:你觉得盐水的味道“咸”是什么在起作用生: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共同作用。师:如果分子(离子)的无规则运动造成溶液中某局部两种离子之间的数量一直在变化,你每次喝的时候.味道都是一样的吗生:应该不一样。师:但事实上每次都一样,这样说明了什么生:这说明了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并没有引起局部两种离子的数量发生变化。(教师即时板画.任意图出溶液中的一小部分)师:如果在某一时刻有l千万个氯离子从这个部分(圈出部分)运动到别处去,同学们想象同时会发生什么生:同时会有l千万个氯离子从别处运动到这里来!这时.学生明白了问题的答案……问题:  ’(1)在该教学片段中,教师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来解决学生的问题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点(2)结合此案例,分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有哪些(3)该老师在教学中面对意想不到的情况,充分体现了自身的教学机智,请就如何有效提升教师的教学机智提出你的思考和建议。

选项

答案

解析 (1)在该教学片段中.该教师采用了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的方法,从身边的现象人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理解物质构成的微观概念。 这样做的优点是充分考虑学情,生动、直观,教学效率高。具体来说,本课内容属于“物质构成的奥秘”主题下的内容.由于学生刚刚开始接触微观领域的知识,还不能很好地将微观概念与宏观现象统一起来而提出疑问。基于其知识水平.教师用结合学生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经验创设生动直观的情景的方法,从身边的现象人手引导学生认识物质的微粒性,降低了学生的认识难度;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通过观察、想象的方法解决了疑问.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课程改革提倡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结合案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组织、引导、促进的作用。
教学活动的定向发展有赖于教师对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师是教学过程的最直接的组织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主导作用.成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活动予以关注,并适时、适度地进行引导;既做到及时启发点拨学生解决难题.又要锻炼学生思维.不完全包办,成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的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还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和技能,更学会学习方法,并从方法中不断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成为教学活动的促进者。
(3)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
教学机智是教师的能力之一,与教师的知识结构、思维特征、教师反思的能力及品德修养等多个方面的因素相关,因此,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提高教学机智:
第一,提高思维能力与应变能力,培养处理教学突发事件的能力。要开阔视野,转变观念,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思维的质量,要有创新思维的意识和能力。
第二。掌握教材,熟悉教学方法,为教学机智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第三,提高总结反思能力,不断积累经验。教学机智的关键在于有深厚的理论基础、精深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师要不断总结在不同教学情境下处理各种教学问题的实践性经验.善于把经验性的感性认识提升为理性认识。
第四,勇于实践,提高教师的综合能力素养。教学机智一方面是一种教学技巧,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师教学素养和教学行为能力的考查.因此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思想修养、个人涵养。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8220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