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我所欲也 孟子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

最全题库2022-08-02  12

问题 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课文导语生命是可贵的,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绝不仅仅停留于“活着”。当面临生死抉择时,该怎样做出自己的决定?文中孟子关于“义”的论说,对今人仍不无启迪。单元导语本单元所选课文是先秦诸子散文。它们产生于春秋末至战国时期,当时社会发生急剧变动,针对这种情况,各种流派提出了各自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阅读这些课文,有助于我们认识古代社会,增进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学习本单元要加强诵读,注意把握各篇文章的思想观点,了解它们各自的论述方式和语言风格。《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规定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课后练习(部分)一、背诵全文。关于本文的论点,有的说是“舍生而取义”;有的说是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违背“义”,“舍生而取义”是最高的要求。你的看法呢?与同学们讨论一下。二、结合本文及《(孟子)两章》,谈谈《孟子》散文的语言特色。(提示:《(孟子)两章》的课文内容为《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学生情况九年级,班级人数45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回答上述材料中的课后练习第二题。(20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孟子有“好辩”之称。在他的文章中也表现出高超的论辩艺术:①善于抓住对方心理,因势利导,诱其就范。②采用迂回战术,先设好圈套,让对方钻进去,然后乘其不备,突然袭击。③先通过设问,使对方暴露其理论弱点,当找到突破口之后,再发动猛烈反击。④孟子还有些正面的议论,能够围绕中心观点,严谨细密地展开论述。如《天时不如地利》《鱼我所欲也》等。
(2)感情充沛,气势强劲,生动体现了作者的鲜明个性,具有强烈的救世责任感。
(3)善用譬喻见长,比喻和寓言大都取材于现实生活,平易通俗而又发人深省。
(4)语言浅显自然又明快畅达,辞不迫切而意已独至,有口语特点,又带有强烈的感情和气势。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40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