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不良的成因与纠正。

题库2022-08-02  22

问题 品德不良的成因与纠正。

选项

答案

解析 品德不良是指学生经常违反道德要求或犯有较为严重的道德过错。最初表现为一般的过错行为,但是如果不及时加以矫正,就会沉积为严重的道德过错,从而酿成不良品德,甚至走上违法道路。 (1)原因。 导致学生品德不良的原因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原因主要包括: ①家庭方面的原因。现在家庭教育环境中存在四个比较突出的问题:a.养而不教,重养轻教;b.宠严失度,方法不当;c.要求不一致,相互抵消;d.家长生活作风不良,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学校方面的原因。现在学校教育中存在着三个比较突出的问题:a.只抓升学率,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b.有的教师对学生不能一视同仁,对学习成绩差的学生简单粗暴;c.少数教职工的不良品德直接给学生的品德产生了不良影响。 ③社会方面的原因。随着学生年龄的增大,越来越广泛地接触社会的各个方面,社会对他们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主观原因主要包括: ①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制观念淡薄。不良品德的形成与学生道德认识上的错误或无知有密切的关系。有的学生分不清是非善恶,甚至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②缺乏道德情感或情感异常。品德不良的学生缺乏道德情感,他们往往是爱憎不分,好恶颠倒。 ③明显的意志薄弱与畸形的意志发展。意志薄弱的学生难以抵挡不良诱惑,更容易发生品德不良现象。 ④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行为不良并且经常性发生以至于成为不良习惯,更容易导致品德不良。 ⑤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内部矛盾。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他们内部心理因素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往往会产生各种心理矛盾,如果得不到适当解决,就可能产生品德方面的问题。 (2)纠正。 ①纠正过程:不良品德的纠正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该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a.醒悟阶段;b.转变阶段;c.自新阶段。 ②纠正措施: a.培养深厚的师生感情,消除疑惧心理和对抗情绪; b.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 c.保护和利用学生的自尊心,培养集体荣誉感; d.锻炼同不良诱因做斗争的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e.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措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27041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