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品德学习的过程及其条件

资格题库2022-08-02  35

问题 试析品德学习的过程及其条件

选项

答案

解析 答:品德的形成就是内化社会道德规范、道德价值,确立社会规范的遵从态度的过程。这一过程是逐步完成的,按内化水平不同,分为三个层次或阶段:对社会规范的依从、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和对社会规范的信奉。这些阶段的实现依赖于不同的条件。(1)品德形成的过程①对社会规范的依从对社会规范的依从是指对行为要求的依据或必要性尚缺乏认识,甚至有抵触的认识和情绪时,既不违背,也不反抗,仍然遵照执行。依从有从众和服从两种表现,是内化的初级阶段。依从行为具有盲目性(只是将依从行为作为获取安全需要的工具)、被动性(符合规范的社会行为是依靠外力推动而产生的,而不是依靠内在需要驱动的)、工具性(依从行为只是取得安全,避免因违背权威而可能带来的危险的一种工具)和情境性(依从行为只在某种压力情境下发生)。②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对社会规范的认同是指学习者在认识、情感和行为上与规范趋于一致,自愿对规范遵从的现象。认同分偶像认同与价值认同。偶像认同是指对某人或某团体的崇拜、仰慕等趋同心理而产生的遵从现象。价值认同是指出于对规范本身的意义和必要性的认识而产生的对规范的遵从现象。遵从行为具有自觉性(符合规范的行为是出于自.愿,有其认知和情感依据)、主动性( 行为是内在驱动、主动发起的)和稳定性(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跨越情境的一致性)的特点。认同是对社会规范的接受及品德形成的一个关键阶段。③对社会规范的信奉.对社会规范的信奉是品德形成的高级阶段。这一阶段,个体规范行为的动机是以社会规范的价值信念为基础,形成的指导自己行为的价值复合体。信奉水平的特点是,规范行为具有高度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2)品德形成的条件品德形成的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制约条件,品德心理结构的不同成分的形成有着不同的影响因素。而影响个人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一.般条件,包括内部主观条件和外部环境条件。内部主观条件有认知能力、交往的需要与合作经验和已有的信念等,外部的环境条件有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反馈与强化等。①一般认知能力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儿童逻辑推理能力是其道德判断能力发展的基础。儿童从单方面服从权威的他律道德转向双方互相尊重的自律道德,与其思维去中心化能力的发展有关。个人成熟道德往往依据的是公正、平等、人的价值等抽象的道德原则,而不是依据具体的道德律令而进行道德判断,这显然要以其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为基础。②交往需要与合作经验交往需要、归属需要是人的基本社会性需要。个人交往要获得成功,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团体的接纳,就必须学习和遵循道德规范。在与成人、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儿童增加了了解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减少了自我中心倾向,提高了角色采择能力;同时也有机会获得对自己行动的反馈,增强自己对道德准则的意义的理解。与和成人的交往相比,同伴互动更有可能促进儿童道德发展。③个人原有的信念就像认知领域的学习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一-样,品德学习也需要已有的信念为基础。已有信念决定一个人在道德情境中选择什么信息,以及如何解释道德事件,它与个人过去的生活经历、替代经验和社会评价的一致性等有关。④社会道德环境社会道德环境、社会风气、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道德事件及舆论对个体的评价,都对个体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直接的影响。其中榜样人物的行为及后果对儿童青少年的道德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可以作为榜样的人物首先是父母、教师、同伴,此外,社会精英人物、社会公众人物、文艺作品的主人翁、社会传媒所宣传的人物等,他们的言行也会对青少年产生潜移默化地示范作用。其中有些人及其积极的或消极的行为,并非是有意作为榜样呈现的,但同样可能被观察者当做示范来仿效。榜样示范作用的大小,一是取决于榜样及其示范行为的特点,如榜样人物的地位、人格吸引力、与观察者主客观条件的相似性以及示范行为的鲜明性、可行性和可信性等;二是榜样行为的后果,即示范行为是否受到奖励、是否受到集体或全社会的推崇。⑤强化与惩罚班杜拉谈到社会行为的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无论是亲历学习,还是观察学习,强化与惩罚都会对,人的社会规范学习及其行为表现产生影响,并对个体品德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27043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