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最全题库2022-08-02  24

问题 高中地理《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图片导入。展示我国北方温带落叶阔叶林和南方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图片,为什么我国南北方会有如此差异,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二)新课教学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教师活动】出示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图片,及让学生阅读教材,总结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学生活动】回答【教师归纳补充】秦岭—淮河一线与中国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成为中国东部季风区内北方与南方、温带与亚热带、旱地与水田等地理事物的重要分界线。此线以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区,冬季寒冷、干燥,河湖结冰,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此线以南地区属于热带、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冬季河湖一般不结冰,地形以平原、低山和丘陵为主。除此之外,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2.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师活动】出示我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生产图片与传统民居图片。引导学生看图,思考: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活动】分析回答。【教师总结】(1)对农业生产类型和耕作方式的影响:南方水田(一年二至三熟)、北方旱地(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2)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北方(平房)、南方(瓦房)。(三)巩固提高【教师活动】安排小组讨论活动,出示南、北方交通运输图片以及文化景观图片,按照分析农业和民居的学习方法,讨论分析“东部季风区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还有那些影响”。【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回答。【教师总结、补充】对人类活动地域联系方式和通达性以及文化景观和文化行为有影响。除此之外对工业生产也会有影响(北方重工业为主、南方轻工业发达)。(四)小结作业小结:请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要点。作业:搜集更多关于秦岭—淮河一线南北文化不同的资料,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2.请谈谈地理教师该如何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选项

答案

解析 1.
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气候方面:
(1)秦岭—淮河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降水量大于800毫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小于800毫米。
(2)秦岭—淮河是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3)秦岭—淮河是1月0℃等温线的界限。秦岭—淮河以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冬季基本上不结冰;秦岭—淮河以北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冬季一般结冰。
(4)秦岭—淮河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秦岭—淮河以北为暖温带。
(5)秦岭—淮河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夏季,秦岭—淮河以南和以北都是高温多雨。冬季,秦岭—淮河以南温和少雨,秦岭—淮河以北寒冷干燥。
(6)南北方地区分界线。
植被方面:
秦岭—淮河以南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秦岭—淮河以北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农业方面:
(1)耕地类型:秦岭—淮河以南以水田为主,秦岭—淮河以北以旱地为主。
(2)作物熟制:秦岭—淮河以南一年二至三熟,秦岭—淮河以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一熟。
2.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应用知识,那么在地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以下方面注重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要想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教师就需要充分发掘地理教材中的内容,并在地理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应用地理知识。例如,在讲解区域地理时,教师可以利用经纬线的空间定位,快速确定某一区域位于哪一个大洲或哪一个国家,然后引导学生注意特殊地理界线,从空间定位和地面状况分析出气候类型、气候特点、气候的形成原因、自然带、水文状况、资源分布、工农业生产特点、城市交通等,以此帮助学生提高知识的应用能力。
另一方面,鼓励学生实践,在实践活动中使其有效应用地理知识。为了避免学生死记硬背书本上的知识,帮助学生活学活用地理知识,教师则要鼓励学生走出地理课堂,通过参观自然博物馆、进行地理实地观测、野外考察、环境调查、社会访问等,既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98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