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阿玛勒火》 一、考题回顾

最全题库2022-08-02  10

问题 初中音乐《阿玛勒火》一、考题回顾

选项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播放《坐上火车去拉萨》音频,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首歌描述的是哪个地方?哪个民族?”学生自由回答。(拉萨,藏族)教师总结并追问:“那我们坐上火车去拉萨去干嘛呢?”由此,顺势引入拉萨地区歌舞音乐《阿玛勒火》的学习。(二)初步感知1.初听乐曲,教师进行提问:乐曲表达了什么情绪?听此乐曲可以想象一幅什么样的场景?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作品的情绪优美抒情;表现了藏族人民热情歌舞的热闹场景。2.再次聆听歌曲思考,并提问学生:歌曲可以分成几段?每段的开头结尾都有什么特征?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歌曲可以分成两段,开头都用“阿玛勒火”这个衬词,且每段结尾都用相同的旋律结尾。(三)探究学习1.教师弹奏钢琴伴奏,并请学生唱谱。感受、强调旋律的强弱变化及情绪特点。2.教师引导学生完整唱谱,并引导学生发现歌谱中的特点。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旋律中出现了临时变音记号、波音等。3.教师采用钢琴指导的方式,讲解并巩固变音记号、波音记号的正确演唱方法,之后带领学生完整演唱谱例。4.教师唱词,学生跟唱,并请学生思考:“可以从歌词中体会到什么样的情感特征?”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歌词描述藏族风土人情,表达藏族人民与解放军的深厚情谊。5.教师带领学生完整聆听歌曲,并思考:“衬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衬词的作用是强调民族特征,突出情感表达。6.教师请学生观看阿玛勒火视频,学生小声哼唱,并请学生观察:“在视频歌曲部分与舞曲部分分别有什么特征?”学生进行讨论之后,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歌曲部分音乐优美典雅,并伴以简单的舞蹈动作。舞曲部分音乐轻快,舞者只舞不唱。7.教师引出囊玛这一民歌体裁,简单进行介绍。囊玛是西藏古城拉萨独有的一种格调很高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由扎年、扬琴、笛子、特胡、藏胡琴和串铃等六件乐器组成。音乐分为前奏和间奏、歌曲、舞曲三个部分。舞曲是囊玛的高潮部分,节奏跳跃、速度急促、气氛热烈。人声停止歌唱,表演者随乐而舞。代表作品有《宗巴朗松》。8.学生完整聆听并哼唱歌曲。(四)拓展延伸教师引导同学们针对本节课的歌曲与视频的观看,进行舞蹈创编,并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创编活动。学生展示,教师评价,鼓励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五)小结作业1.师生用问答的形式,共同总结本课主旨。通过本节课对于藏族人民风土人情的体会,及囊玛的了解,树立弘扬民族音乐的积极思想。体会群众与解放军的深厚情谊,树立积极向上的爱党之心。2.下节课我们以“多彩的民族音乐”为主题,开展交流。同学们在课下整理文本及音响资料,下节课分享。【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简单介绍藏族舞蹈的音乐形式。【参考答案】藏族舞蹈音乐形式主要包含囊玛、堆谐、弦子等。囊玛是西藏古城拉萨独有的一种格调很高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乐队由扎年、扬琴、笛子、特胡、藏胡琴和串铃等六件乐器组成。音乐分为前奏和间奏、歌曲、舞曲三个部分。舞曲是囊玛的高潮部分,节奏跳跃、速度急促、气氛热烈。人声停止歌唱,表演者随乐而舞,代表作品有《宗巴朗松》。堆谐是西藏西部地区的歌舞。“堆”是地名,“谐”为藏语“歌唱”之意。堆谐是在藏族最古老的民间歌舞“果谐”(圆圈舞之意)和民歌小调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的,因在拉萨最盛行,又被称为拉萨踢踏舞。弦子藏语称“页”“伊”或“康谐”,流行于康、卫藏地区。由于歌舞时男子用牛角胡或二胡在队前领舞伴奏,故称弦子。2.在拓展延伸环节,所有同学都在跳藏族的舞步,只有一位同学在扭脖子跳维族舞蹈。作为老师,你该怎么办?【参考答案】对于这件事情我会运用机智、灵活机动的语言讲授,从课堂的主题上扩充学生们的知识面出发:首先,我会对全班同学说:“大家看看她正在跳的是哪个少数民族的舞步?”学生们会给出一些答案,之后我会说:“这位同学非常棒,她跳的是我国另外一个少数民族的舞步维族的舞蹈。但是我们现在的《阿玛勒火》是藏族的歌舞音乐,我们配上藏族的舞步会不会更适合呢?”学生的齐声回答中学生们继续跳着藏族舞步。其次,在学生的齐声回答中学生们继续跳着藏族舞步,活跃了课堂气氛,课程也能够继续顺利进行。最后,下课前我会布置一个作业给学生,请他们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舞蹈音乐风格,有能力的同学试着练习一下舞步,下节课上课前进行展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807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