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伤仲永》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

免费题库2022-08-02  34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初中语文《伤仲永》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爱迪生有一句名言:“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血汗。”他用勤奋的一生发明了无数的东西,对人类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发明大王”,人们都认为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天才”。到底什么是“天才”呢?他的这句名言就是最恰当的解释。遗憾的是有很多人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自恃聪明,自认为有天赋,结果最终沦为庸才、蠢才。(二)整体感知1.结合课下注释通读全文。2.教师泛读,纠正读音、句读。3.学生再读课文,理解文章大意。4.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适当的鼓励。5.师生一同总结规律:要想把文章读懂,必须看注释。看注释之后仍然有问题,要讨论交流。要想把文章读得流畅,就要多读,反复读。【设计意图】本文注释较为详细,学生先结合书下注释,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反复的朗读来读准字音,理解文意。(三)深入研读通过多遍的“读”之后,学生肯定会产生疑问,下面结合原文以小组为单位开展问答比赛,并用原文回答问题。(1)我们的问题是——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作品,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篇文章写出了王安石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天生聪慧的人还是非常需要后天的教育的。勤奋出天才,不管原先你多么聪慧,你都得接受后天的教育。(2)如果不进行后天教育,人会怎么样?“泯然众人矣。”人就会变得跟平常人一样,没有什么特点了。(3)如果是一个平常人,再不接受教育会怎么样?文中有提到这个问题吗?来读一读。“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4)王安石对方仲永是个什么样的态度,哪个组来回答?“伤”,哀伤叹气。(5)最后一段蕴藏什么道理?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这段话讲的道理就是如果一个具有天赋的人没有经过后天的教育也会变成一个普通人,如果普通人不接受任何教育的话就会变得连普通人都不如。【设计意图】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提问和答问,教师加以规范和引导,这样形式的展开是建立在学生反复阅读的基础之上的,符合“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这样能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进行思维加工。(四)拓展延伸谈谈本文的语言表达怎么样?讲究逻辑,非常清晰。(五)小结作业(A、B选其一)A.如果方仲永是你的同学,在他辍学之际你会怎么做?(写一篇文章)B.你怎样评价仲永的父亲?假设你有一个这样的父亲,你会怎么做?(写一篇文章)可以参考《论语》中的语句。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对于当下文言文难教、学生难学,请你给出适当的意见?【教学实施】【参考答案】文言文难教,学生难学,在平时的教学中普遍存在,我在教授《伤仲永》时是这样做的:一开始,我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四层的阶梯图,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们渐渐明白其用意:从第一台阶上到第四台阶,学生得到的不仅是当堂课的知识,更重要的是以后学习此类文章的方法。这种将学习内容和方法有机结合的教学方式会让学生不断品尝着前进的喜悦和兴奋,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一个学生说到“伤”表达了王安石对方仲永的同情时,尽管不恰当,我也没有立刻否定,看似针对个体回答的追问,却巧妙地提醒其他学生如何寻找最理想的答案,同时告诉学生们要有严谨的求学态度。而且,尽管我没有把这个问题揪出来专门进行理论说教,但此过程和最后的结论却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在我一步步仔细又有设计的引导过程中,学生深刻地意识到“自己”在这个过程中的重要性,久而久之,就会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自信。我不反对针对现实问题而产生的应试教学方式,但是主张在生成教学的基础上合理运用。这节课将知识、学生、老师紧密结合在一起,改变了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充分释放了学生的个性和主体性,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请你谈谈,如何在课堂上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学方法】【参考答案】我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十分关键的,所以我这节课是这样设计的:首先,精心设计启发性思考问题要想让学生提出问题,首先教师要能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借此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和见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思维始于问题,设计好的问题、适宜的问题、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是开展有效教学的前提。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挑战性,有一定的思维量,还要有适当的启发,“由远而近”“由弱到强”地逐步启发。如上述教学片断中的设问:“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既考虑到优秀生的思维敏捷——学生自己思考,又照顾到潜能生的思维局限——可以在文中寻找,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启发。其次,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了解学生有什么思维障碍,关注学生是如何突破障碍的。上述教学片断中“请谈谈你的高见”——给学生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思维结果和思维过程;“如果方仲永的父亲让他去学习,他一定会成才吗?”通过追问,引导学生再思考,回到教学的目标上来。最后,充分展示问题的研究过程虽然提出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重要,但是一旦提出了问题,特别是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教师一定要给以重视,展示问题的研究过程,并让学生亲自参与,从中悟到什么和学到什么,让学生的认知得以升华,思维得以训练,能力得以提升,达到“终身学习”“不教”的理想境界。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47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