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与吸收”一节的内容比较抽象,分为“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某版本

最全题库2022-08-02  47

问题 “消化与吸收”一节的内容比较抽象,分为“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某版本教材先介绍了消化的定义,再通过一个探究实验阐明了口腔的消化作用,进而说明胃、肝脏、小肠的消化功能,最后通过一段资料分析解释了小肠是人体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的原因。要求:(1)设计本节内容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8分)(2)绘制出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8分)(3)设计“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的实验方案。(14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知识目标:①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器官的功能;②概述三大营养物质消化和吸收的过程;③阐明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的原因。能力目标:①通过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得出合理的结论,说出控制探究实验变量的原则;②通过资料分析,概括小肠的结构特点,说出小肠的结构与吸收功能相适应的关系。(2)淀粉、脂肪和蛋白质在消化道中各部位被消化程度的曲线如下:(3)为帮助学生学习并巩固探究实验的方法,应呈现一个完整的探究步骤,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实验方案如下:①提出问题先确认馒头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检验依据是淀粉遇碘会变蓝。馒头经过咀嚼,人会感觉到甜味,这是为什么呢?馒头在口腔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与口腔中的哪些因素有关?②做出假设a.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引起了馒头的变化;b.唾液的消化作用引发了这种变化;c.牙齿、舌头、唾液共同的作用。③制订计划a.实验原理馒头变甜是因为其成分发生了变化,有甜味的是麦芽糖。淀粉遇碘变蓝,而麦芽糖没有这样的特性,口腔中的温度约为37℃。b.实验变量唾液的有无,牙齿的咀嚼作用和舌的搅拌作用。c.对照实验三支试管,两个对照实验。一支试管为实验组,另两支试管为对照组。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唾液,两支试管都加入等量的馒头碎屑,实验组内加入唾液2mL,对照组试管加入2mL清水,充分搅拌(碎屑与搅拌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单一变量为唾液)。另一个对照实验的实验变量是馒头块的状态:实验组的馒头块用刀切碎,放入试管中并震荡试管,对照组的馒头块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整块放入试管中,并且不震荡试管,两支试管中都加入2mL唾液。如果模拟了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功能并加入唾液的实验组在滴加碘液后,试管内没有变成蓝色,而滴加清水的对照组以及馒头没有切碎的对照组在滴加碘液后试管都变成蓝色,说明馒头中淀粉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反之,如果实验组变成蓝色,则说明馒头变甜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没有关系。d.实验方案实验材料用具:馒头块(三小块等大)、试管(三支)、烧杯、盛唾液的小烧杯、滴管、温度计、石棉网、三脚架、碘液、小刀、小木板。实验步骤: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A、B、C三小块。将A块和B块分别用刀细细地切碎,拌匀(模拟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C块不做任何处理。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口内含一块消毒棉絮。约1分钟之后,用干净的镊子取出棉絮,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取3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①、②、③号,然后做如下处理:将A馒头碎屑放入①号试管中,注入2mL唾液,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将B馒头碎屑放入②号试管,注入2mL清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将C馒头放入③号试管注入2mL唾液,不搅拌。将三支试管一起放入盛有37℃左右的温水中。5~10分钟后,取出这三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然后,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的颜色变化。④实施计划按确定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⑤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实验结果:①号试管中没有变成蓝色;②号试管变成蓝色;③号试管中的馒头块部分变成蓝色。实验结论:唾液具有消化淀粉的作用;牙齿的咀嚼和舌头的搅拌可以使馒头中的淀粉与唾液充分混匀,使唾液能够充分发挥作用。⑥表达交流各小组之间、师生之间交流讨论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和遇到的问题,表达解决的办法以及实验中的收获等,教师强调实验中的安全问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9465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