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标准为:

考试题库2022-08-02  55

问题 材料一《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关于“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标准为:“通过观察实验总结实验背后蕴含的物理规律。”材料二高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用弹簧测力计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内容如下。材料三教学对象为高中一年级学生,已学过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等相关知识。任务:(1)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用弹簧测力计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的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

选项

答案

解析 (1)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教学设计如下:
用弹簧测力计探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积极思考,学生逐步形成经典物理的相互作用观念;知道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2.能用牛顿第三定律解决有关生活实例,如拔河、马拉车等,学生逐步具有抽象与概括能力。
?3.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养成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4.在有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与实验结果的冲突中,能基于实验现象纠正错误观点,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2.教学难点
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通过学生演示拔河比赛的实验现象引出课题,教师借此现象引出知识。
学生演示,回答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日常活动导入新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举出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学生加以讨论,并通过演示接触与不接触物体的力的作用现象说明。学生归纳总结,动笔画出受力分析图,得出结果。
得出结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探究一:寻找作用力的反作用力
①归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②完成表格,引入问题,总结归纳。
③提问:性质相同吗?
④归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特点。
⑤提问:如何研究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探究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①猜想。
②小组设计实验。
③小组演示实验。
④得出结论。
学生积极讨论并回答。
?3.牛顿第三定律
①总结:牛顿第三定律。
②引导学生理解牛顿第三定律。
③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实际应用,如拳击、马拉车、拔河等(回到导入事件)。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的动手和动脑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验能力;帮助学生温故而知新;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并首尾呼应。
环节三:课后小结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理解。
?3.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学生认真倾听并做笔记。
【设计意图】系统梳理本节知识帮助学生记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045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