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李白《蜀道难》原文 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

练习题库2022-08-02  67

问题 根据以下材料,回答下列各题李白《蜀道难》原文噫吁嚱,危呼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 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冰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课文介绍该课文选自某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3第二单元第一课,同单元另外三篇课文为《杜甫诗三首》《琵琶行?并序》《李商隐诗两首》。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习唐代诗歌。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文化上兼容并包,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这些都从不同方面对诗歌创作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诗歌本身的发展也趋于成熟,题材扩大,诗体完备,名家辈出,风格多样。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要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注意在朗读背诵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要求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学生情况高二年级第一学期,班额50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问题:1.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2.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教学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0分)3.设计一个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以下【研讨与练习】。(25分)【研讨与练习】与李白同时代的诗评家殷璠称本诗“奇之又奇”,试以第一段为例,说说诗人展开了哪些艺术想象,奇在何处。

选项

答案

解析 1.【参考设计】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诗人的生平及作品风格。
②把握诗人奔放的感情和诗歌的寓意,品味诗歌的艺术特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音韵美,提高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③背诵课文。
过程与方法:
①讲授法,疏通诗意。
②诵读法,兼顾诵读技巧和诗歌感情基调。
③合作探究,提高问题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④启示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发挥想象力和感悟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设计依据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说明
A.明确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
B.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C.精读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感受作品中的艺术形象,理解欣赏作品的语言表达,把握作品的内涵,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
D.鉴赏文学作品。感受和体验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情感之美,能欣赏、鉴别和评价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作品,具有正确的价值观、高尚的审美情趣和审美品位。
E.梳理所学作品中常见的文化常识。
②文本分析
《蜀道难》所在的单元是唐诗单元。《蜀道难》是本单元开篇,在讲解中要兼顾教学目标和单元目标,同时要涉及诗歌诵读技巧,为接下来几篇诗歌的学习做铺垫。《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在描写蜀道之难的过程中以丰富的想象、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值得师生鉴赏其艺术魅力。这篇文章描写了蜀道的自然风光,教师可借此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③学情分析
《蜀道难》是必修3中的一篇古诗,是高二学生上学期重点学习的一首唐诗。这个时期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诗歌鉴赏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诗歌欣赏能力,而且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李白的诗歌,对李白和其作品风格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学生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和诗人表达的奔放情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将教学重点放在对这首诗艺术特点的鉴赏和对诗人情感的理解上。
2.【参考设计】
《蜀道难》过程与方法目标教学片段设计
第一环节:导入新课
导入方法:
多媒体展示有关蜀道的图片,让学生通过真实的图片观察蜀道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
第二环节:朗读
 1.听录音朗读。
注:学生要有目的地听,注意朗读时的字词读音、句式停顿、情感基调。
 2.学生齐读。
注:学生齐读之前,教师应结合相关资料,指导学生的朗读技巧。
 3.教师指名学生朗读并发表评价。
第三环节:细读文本,梳理文句
注:教师主导,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按字一句一段的顺序进行,类似于文言文的串讲,但不等同于串讲,在把诗句分离之后,要有句段的整体观。结合注释及参考资料让学生了解基本文意,并在学生理解描写内容和写作手法及作用时进行适当的点拨。《蜀道难》里的辞藻比较新奇丰富,意象和技巧运用较多,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细读文本也是为下文问题探究做铺垫。
第四环节:小组合作,问题探究
 1.从课文可知,李白对“蜀道难”一咏三叹,试概括三叹的内容。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
明确:一叹蜀道之高险,二叹蜀道之惊险,三叹蜀道之凶险。
 2.说说全诗为什么反复咏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明确要点:首先明确这是反复(复沓形式)的表现手法,明确作用时应结合具体文本分析,立足于形式结构和诗歌主题——“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既是作者咏叹的主题,也是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的标志。它在第一段出现,像晴天霹雳震撼人心,开启了一篇“奇之又奇”的文字;在第二段出现,承前启后——承接前面的“畏途 岩不可攀”,引发后面的“其险也如此”;在第三段出现,曲终奏雅,再三致意,其殷切关心之意,溢于言表。从形式上看,每次呼出这句话都完成了一种韵律的转换,即抒情、议论和描写之间的交替。
 3.请结合具体文本,谈谈这首诗的艺术特色。
明确要点: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夸张的笔法,流转华美的韵律。(这是主要的艺术特色,在学生回答后,需要教师点拨和补充,学生如果体会到其他特色,言之有理就应给予肯定)第五环节:再次诵读,读出韵味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朗诵比赛,评出读得最有韵味、最富感情的一组。
3.【参考设计】
活动主题:穿越千年,探访李白。
活动形式:分组活动。两名学生为一组,二人分别饰演李白与殷璠,“李白”诵读诗作,“殷璠”称赞“奇”。
活动过程:李白与殷璠生活在遥远的唐代,与我们相隔千年,今天让我们一起穿越回那盛世,从艺术想象的角度来探索殷皤赞叹这首诗“奇之又奇”的原因。
在第一段中,诗人展开了十分丰富的艺术想象。
(1)“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这是诗人对蜀王开国的遥想。
(2)“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这是诗人对“五丁开山”的叙述。
(3)“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这是诗人对蜀道山高水急的描绘。
(4)“西当太白有乌道,可以横绝峨眉巅。”这是诗人借助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展开的想象,为“蜀道难”的命题增添神秘色彩。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这是诗人用飞鸟猿猱来做陪衬,写它们的无计可施,来体现人行的艰难。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夸大险情,令人触目惊心。诗人凭借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写法,创造出了一个“奇之又奇”的艺术世界。
活动总结:李白的诗歌想象奇特。李白在诗评家与我们的心中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38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