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教师要求学生整理借明月思乡怀人的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 )。

资格题库2022-08-02  28

问题 学习中国古代诗词,教师要求学生整理借明月思乡怀人的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选项 A.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B.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C.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D.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为选非体题,求点为“借明月思乡怀人的诗句”。

A项:《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诗歌为借明月思乡怀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写诗人在舟中所见的夜景:峨眉山上空高悬着半轮秋月,平羌江水中流动着月亮映影。首句是仰望,写静态之景;次句是俯视,写动态之景。第三句写出发和前往的地点,第四句写思念友人之情。全诗连用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语言自然流畅,构思新颖精巧,意境清朗秀美,充分显示了青年李白的艺术天赋。诗歌为借明月思乡怀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诗歌为借明月思乡怀人。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诗歌不是为借明月思乡怀人。表述错误,与题干相符,当选。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317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