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从业资格
阅读材料完成16-18题。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
阅读材料完成16-18题。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
考试题库
2022-08-02
48
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16-18题。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胃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课文导语 本课学习的五首诗,有陶渊明饮酒东篱的悠然遐思,有李白困居长安的慷慨悲吟,有杜甫身处茅屋的济世情怀,有岑参送别友人的边塞放歌,有龚自珍辞官还乡的浩荡离愁,无不情真意切,耐人寻味。 单元导语 本单元所选课文,以写景记游的古代散文为主。有的表达旷达胸襟,有的流露自得之乐,有的抒发闲适之情。所记景色不同,写作心境不同,却都是感事抒怀。借景言情的名篇。 学习本单元,要借助提示、注释和工具来读懂课文,体会游记散文借景抒情的特点;要品味古诗文名句的思想感情,结合亲身经验加深理解。 课后练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歌行体”诗,形式自由,语言流利,格调奔放。请从句式、叙事、抒情等方面说说这首诗的异同。 学生情况 八年级.班级人数45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问题: 16[简答题]查看材料回答上述材料中的课后练习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两首诗的相同之处是:都无固定的格式,篇无定句,诗句多少依据表达的内容而定;都以写气候景物开篇。 都将写景与叙事融为一体;都抒发了诗人独特的情怀。
不同之处表现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以七字句为主。问以九字句和二字句,句式杂错;叙事故事性强;抒情强烈而深沉;艺术结构严谨,层层推进。埋下伏线,最后直抒胸臆,过渡自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都是七字句,句式整齐;叙事简洁;抒情含蓄而典雅;四个“雪”字(送别前雪景、饯别时候的雪景、临别时的雷景、送别之后的雪景)一线串珠,章法严谨而又富于变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2500.html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笔试分类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笔试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关于“基本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教科书的编写是为了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教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课堂教学中陈旧的教学模式,落后的教学方法有碍学生创新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金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
阅读关于“亚热带气候类型”的图文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
材料:下面是陈老师设计的“大洲和大洋”一课的教学目标: (1)了解世界海陆分布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应问题。 ①1772年,瑞典的舍勒在从事“火与空气”的实验
随机试题
Intheearly1800’s,over80percentoftheUnitedStateslaborforcewasengage
乌镇位于浙江省桐乡市北端,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典型江南古镇。由于气候温暖潮湿,并且有着充足的雨水和阳光。乌镇物产丰富,被誉为“鱼米、丝绸之乡”。古镇中河
消防机构对某工业园区进行防火检查,下列工业建筑中,可以采用三级耐火等级的是(
工地试验室在人员配备上必须坚持()原则。A.专业配置合理 B.实验室授权
安全有效属于A.手术后的道德要求 B.心理治疗的道德要求 C.手术治疗中的道
除哪项作用外,均为大黄的主要药理作用A.胃黏膜保护作用 B.镇痛作用 C
存量房租赁居间业务中,房地产经纪机构提供的服务内容有( )。A.提供租赁信息
1992-45.下列何药不是四妙勇安汤的组成药物 A.银花B.连翘C.玄参
根据刑事诉讼法律制度规定,下列关于逮捕的说法中,正确的有()。A.公安机关对被拘
现金周转期和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和应付账款周转期都有关系。一般来说,下列会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