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金

admin2022-08-02  21

问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材料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课程,内容标准为: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置换反应进行判断;实验探究酸溶液,盐溶液与金属发生的置换反应及其规律。材料2某版本教科书中有关“盐溶液与金属发生置换反应”的探究实验如下所示探究金属活动顺序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如图1)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如图2)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材料3 教学对象为初中学生,已学过金属与酸的置换反应,并知道了置换反应可作为金属活动性的判据,如铁比铜活动性强。要求:(1)谈谈你对该处“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教学价值的认识。(2)根据上述3个材料,完成“金属性活动性顺序”学习内容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三个方面叙述(不少于300字)。

选项

答案

解析 (1)金属活动性顺序是在介绍金属的化学性质,重点介绍金属和氧气,酸等的反应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现象的对比,结合生活现象及理论解析得出的,因此它的教学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是在前面学习到的金属、非金属等重要反应的规律总结,是化学知识中的一个重要规律,也是学习置换反应、金属腐蚀的条件等知识的基础。b.本知识的学习,适宜采用探究的方式,通过实验与经验结合,层层引导,深入讨论,并归纳得出结论,在动手操作与合作交流中,培养实验探究能力,加强对比、类比等科学方法的学习。c.知识的学习过程本身,吸引着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化学的自信心。d.金属活动性顺序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习这部分知识,有助于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使学生学以致用,有助于理解资源合理利用的方法与价值,提高社会责任感。(2)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金属与金属盐溶液发生反应与金属活动性顺序之间的关系。2.学会利用置换反应判断两种金属的活泼性。【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探究实验的方法,学会用实验现象判断两种金属性、活泼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实验,形成严谨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二、教学方法:小组实验法,教师讲授法,小组讨论法三、教学过程:情境导入:抛出一个问题,“同学们,黄金饰品中的假货很多,有些不法分子时常以镀金的材料冒充黄金进行诈骗活动。这是我们社会所不允许的,必须严惩,但是你们知道他们是怎样实现把金镀在其他材料上的吗,总结同学们的回答,引出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就可以了解违法犯罪分子是得到镀金的材料的”新课教学:同学们进行分组完成以下三个实验,①把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铝丝浸入硫酸铜溶液中(如图1)过一会儿取出,观察。②把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如图2)过一会儿取出观察。③把另一根洁净的铜丝浸入硫酸铝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观察。并且小组讨论回答这三个实验各有有什么现象发生。由各个小组代表把他们三个实验结果写在黑板上,最后有师生共同讨论得出,实验①铝丝上有红棕色的铜生成,实验②铜丝上有银白色的单质银生成,而实验③铜丝上没有反应。最后由老师进行讲授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发生,是因为金属的活泼性不同,从而得出结论(金属活动顺序是:铝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8236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