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从业资格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 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
资格题库
2022-08-02
48
问题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材料一?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课程内容。认识常见酸碱的主要性质和用途;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初步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知道酸碱性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知道利用化学变化可以获得新物质,以适应生活和生产的需要。材料二? 教科书的知识结构体系第十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材料三? 教科书“酸和碱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第一课时)”所呈现的内容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本课题的有关问题:(1)试对课本内容进行学情分析。(2)确定本课的三维教学目标。(3)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4)试创设一个问题情境,对本课的导入进行设计。(5)以科学原理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3分)A.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则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都是氧化物B.酸碱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C.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则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都是碳酸盐D.碱性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则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呈碱性(6)试对本课教学内容进行板书设计。
选项
答案
解析
(1)学情分析:通过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酸和碱的性质及其用途有了初步的认识,课题2提出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顺应了学生深入学习的需要,会激发他们继续探究的欲望。酸碱溶液混合后没有明显的现象发生,学生对中和反应能否发生可能会产生疑惑,这正是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学生在本单元课题1中已经掌握了检验溶液酸碱性的方法,这就为实验探究该问题准备了条件。本单元课题1的学习还为学生从离子的角度认识酸碱之间的反应作了铺垫。但要较好地认识中和反应的实质,对于一些抽象能力欠佳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些困难。关于中和反应的概念,学生可能会错误的认为是生成盐和水的反应。(2)知识与技能:知道酸和碱发生的中和反应;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体验化学活动充满探究性,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3)教学重点:酸碱之间的中和反应教学难点:中和反应的探究过程(4)课件展示一起浓硫酸泄漏事故及当时的应急处理措施并提问为什么可以用熟石灰抢险?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为课题的引入作铺垫,引发学生提出酸与碱能否反应的猜想。(5)D。(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82335.html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笔试分类
中学化学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笔试
相关试题推荐
高中生物课程作为必修课程。应该( )。A.面向全体学生.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进一步
材料: 教师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一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确立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材料: 某同学在学完“种子的结构”“种子萌发所需的环境条件”后,制作了如下概念
材料: 某教材“生物检索表”一节介绍了二歧式检索表.这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师采用
材料: 材料1:教师通过学情分析。发现初中学生对于“人体的呼吸”这一节内容.存
“用所给的材料探究……”属于表述教学目标时的哪个要素( )A.行为主体 B.
根据材料回答: (1)本材料利用了概念图教学,简要说明概念图的绘制规范。
材料: 高中生物必修二第四章基因的表达中“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是教学重点和难
旨在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情况以及教学的可能缺失,作为调整课程、改进教学和学习的依据
以下材料为“胚胎工程——胚胎分割”的教学片段: 师:荷斯坦奶牛是世界上产奶最
随机试题
Duringastateofdeeprelaxation,severalphysiologicalchangestakeplace
ReportersWithoutBordersReportersWithoutBorders(RWB)wasfoundedin1985
诺沃克病毒引起食物中毒的主要发病机制是A.吸收障碍性腹泻 B.运动性腹泻 C
髂胫束摩擦综合症的发生与运动项目密切相关,其易发生于哪一运动项目?()A.铅球
撰写《东西乐制之比较》《东方民族之音乐》等论著,被誉为我国近代比较音乐学先驱的是
保护暗适应的方法是带()色眼镜。单选A.红 B.蓝 C.绿 D.
属于第一代喹诺酮类药物的是A.萘啶酸 B.吡哌酸 C.诺氟沙星 D.莫西沙
(2021年真题)甲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1年发生有关金融资产业务如下:
某工程使用固体物作为冶金造渣剂,用量为100kg/h,在工艺过程中,95%进入废
(2018年真题)根据《煤矿安全监察条例》,煤矿安全监察机构应当自收到申请审查的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