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阅读下面的作文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题。 “还有点时间我们再来讲个

admin2022-08-02  20

问题 案例:阅读下面的作文教学实录(片段),完成下题。“还有点时间我们再来讲个故事。这个故事是我国台湾地区出版的一本书中的。”上课时教师在桌子上放了一个瓶子,然后又从桌子下面拿出一些正好可以从瓶口放进瓶子里的鹅卵石。当教师放完石块后问道:“你们说这个瓶子是不是满的 ”“没有,这个故事我们早就听过了。”所有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真的吗 ”教师笑着问。然后从桌子底下拿出一袋碎石子,把碎石子从瓶口倒下去,摇一摇。再加一些,再问学生:“你们说,这瓶子现在是不是满的 ”学生回答道:“没满,还能装沙子。”“很好!”教师说完后,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袋沙子,慢慢地倒进瓶子里。倒完后,又问学生:“现在你们告诉我,这个瓶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没有满!”大家很有信心地回答说。“好极了!”教师说完后,又从桌子底下拿出一大瓶水,把水倒在看起来已经被鹅卵石、小碎石、沙子填满了的瓶子里。当这些事做完后,教师笑着问班上的同学:“你们从这件事上受到什么启发 ”生:“我懂得了艺无止境。”生:“任何事物都有发展的可能。”生:“从利用空间得到启发去利用时间。”生:“虽然同等的空间有的可以放置最重要的东西有的却不一定,放东西的先后是有讲究的,假若先放的是水和沙子,鹅卵石和碎石子就放不进去了。”师:“说得很好,这先放与后放给了你什么启迪呢 ”生:“生活中有些重要的东西是要先解决的。”师:“这重要的东西是什么,为什么先要放在瓶子里,我们可以把这个瓶子当成我们的生活,这让对你以后的生活有什么感想,课下想一下,写一篇作文。”问题:请对教师引导学生打开作文思路的过程与特点作简要分析。

选项

答案

解析 (1)教师在作文教学的导入环节,通过故事将学生带入到一定的情境。虽然有的同学认为这个故事并不新鲜,但同学们已经走入一定的情境中,思维已经跟着教师的脚步在走,有助于教师后续的指导。
(2)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准备了实物教具,先后往瓶子里装碎石子、沙子,并提出问题“你们说这个瓶子是不是满的 ”“真的吗 ”“你们说,这瓶子现在是不是满的 ”“现在你们告诉我,这个瓶子是满的呢.还是没满 ”实际操作和适时引导能够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瓶子是不是满的”,从而想到“艺无止境”“任何事物都有发展的可能”“从利用空间得到启发去利用时间”等道理。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悟出了一定的道理,有了自身感想,再去作文,就会有“源头活水”.作文会更有中心。
(3)总之,这位教师作文教学过程有两个特点:一是重视学生思维的训练,重视学生作文思路的引导。二是善于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可操作的教学环节,并通过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对学生的写作进行切实的指导。事实证明,教师的做法收到了成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213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