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分子”的教学片段 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

考试题库2022-08-02  39

问题 案例:下面是某化学教师关于“分子”的教学片段环节一:情境创设,引入新课。利用走到花圃会闻到花香,湿的衣服经过晾晒会变干等情境激发学生思考:你能解释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吗环节二:展示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环节三:演示实验1.向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品红溶液,观察现象。2.将50 mL酒精与50 mL水混合.观测混合后溶液的体积。环节四:根据以上活动,分析分子的基本特征。环节五:多媒体动画演示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环节六:总结概括,形成分子概念。问题:(1)上述教学过程运用了哪些教学方法(2)请分析教学环节二的教学价值(3)从该教学片段中可以分析得出分子具有哪些基本特征(4)以该教学片段为例,说明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直观教学的手段有哪些

选项

答案

解析 (1)上述教学过程运用了情境创设法、讲授法、演示法、实验法的教学方法。 情境创设法:在环节一.利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法:在授课过程中。通过引导.当学生对分子形成初步的认识之后,总结概括分子的概念。
演示法:多媒体展示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动画演示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
实验法:在授课过程中进行了品红的扩散实验和酒精与水的混合实验。
(2)在环节二中,该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有以下几种重要价值:
①运用微观模拟.培养了学生形象思维。分子和原子属于微观结构。难以从宏观上观察.通过多媒体演示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图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观察一些微观的、肉眼无法观察的化学本质,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较之单纯的l21头讲解要形象直观得多。
②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该老师的设置,增大课堂教学容量,突出教学重点,也突破教学
难点.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理解上的困难。
(3)从该教学片段中可分析得出分子具有如下特征:
①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获得苯分子的图像,说明分子很小;
②品红在冷水、热水中的扩散现象,能够说明分子在运动,并且运动速率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  .
③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说明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4)通过该案例进行分析.化学概念教学中用到的直观教学手段有:
①在课程开始,教师通过生活实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体现化学联系生活的教学理念,运用了直观教学手段进行情境创设。
②教师通过多媒体等直观展现苯分子的图像,动画展现水的蒸发与分解的微观过程,帮助学生认识到分子很小.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解,物理变化中分子不可分解,用到的教学手段为多媒体教学,降低了学生的认知难度:
③通过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从中推测分子的特征,用到的教学手段为实验教学。
所以.综合以上分析,化学概念教学中用到的直观教学手段有情境创设、多媒体教学、实验教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8209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