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

资格题库2022-08-02  16

问题 依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教学内容:《红河谷》教学任务:运用课堂乐器与歌唱共同表现已学会的歌曲《红河谷》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解析 《红河谷》一、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积极的态度感受并体验音乐。2.过程与方法目标:以二部合唱的形式,用中等的速度、平缓的呼吸、整体统一的音色,深情地演唱《红河谷》;竖笛与打击乐器的合奏,各声部要节奏准确,力度恰当,音色优美。3.知识与技能目标: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合唱、合奏的实践活动中来,锻炼集体协作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以二部合唱的形式,深情地演唱《红河谷》。2.教学难点:竖笛与打击乐器的合奏。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用八孔中音竖笛吹奏《红河谷》的高声部。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为大家吹奏一首曲子,请同学们欣赏。2.出示《红河谷》谱例。师:同学们非常熟悉吧,老师演奏的是《红河谷》的高声部,这是一首二声部的合唱。我们一起来聆听二声部童声合唱给我们带来的美妙和声。3.聆听童声合唱《红河谷》,老师轻哼低声部旋律。师:同学们感受到《红河谷》这首歌曲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吗?生:旋律流畅抒情,柔美宽广。围绕“do、mi、sol”展开。师:这首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生:每句都是以一小节的最后一拍开始。师:这就是弱起。演唱时要注意准确起唱。师:同学们感受到《红河谷》这首歌曲的结构了吗?生:一段式,四个乐句。师:乐句之间有什么关系?(带领学生哼唱一遍)生:像我国古诗中常用的“起承转合”。4.《红河谷》背景介绍。同学们,《红河谷》是流传在加拿大南部与美国北部的红河流域一带的民歌,它反映了17世纪来自英国的移民来到红河流域垦荒种地、建设家园、开发北美的情景,最终将野牛出没的荒原变成了人们生活的乐园,它回顾了人们艰苦创业的历史,同时也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学们,让我们带着对生活的美好向往,一起哼唱《红河谷》的旋律。【设计意图】通过老师的示范以及聆听童声合唱,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歌曲的情绪、速度以及歌曲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启发式的提问有利于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中来。(二)学唱歌曲1.第一遍学唱:教师吹竖笛,学生用“lu”哼唱第一声部旋律。(引导学生用哈欠状态吸气再哼唱,保持气息的流畅)2.第二遍学唱:请学生标注换气记号,然后轻声视唱旋律。教师用手势引导学生正确换气。3.第三遍学唱:填歌词,教师通过示范和划旋律线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演唱。4.学唱第二声部乐谱,跟着教师吹奏的中音竖笛哼唱,注意弱起节奏和换气。5.第二声部歌词学唱。6.二声部合唱。歌唱中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其他声部,在听觉中寻找和声。教师用中音竖笛吹奏低声部旋律以帮助低声部巩固音准。师:中音竖笛的音色甜美又圆润,很适合表现《红河谷》的意境,接下来我们还要加进五个声部的合奏。【设计意图】这样的设计突出了音乐学科本身的特点,让学生充分记住并掌握这首歌曲,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音乐感知力、音乐鉴赏能力,为学生的音乐素养的提高奠定基础。(三)分层教学1.任务分组:班级合奏、合唱《红河谷》,教师出示谱例。分组: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能力进行分组,这项工作可以在课前做好,音准好的学生尽量分在第二声部,节奏感强的学生分在打击乐器组。(1)合唱组:高、低声部各10人。(2)竖笛组:高、低声部各6人。(3)打击乐器组共5人:鼓1人,沙槌3人,三角铁1人。请同学们注意合唱曲与合奏曲谱例旋律不同,各组唱(奏)自己的谱例。2.各个小组分别指定小组长,小组长负责组织和督促小组同学练习,并代表小组对其他小组的表演发表评论。3.场地分配,要求场地尽量大一点,5个小组各占一个地方,互不影响。4.各组训练:教师巡回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导。(1)合唱高声部组和低声部组训练。①高声部与低声部组长组织练习。②高声部注意深情地歌唱,低声部注意进一步巩固音准练习。③两声部合唱练习。(2)竖笛高声部组和低声部组训练。①竖笛G调音阶复习。②分组练习,注意断奏、连奏以及换气等吹奏技巧。③小组齐奏。(3)打击乐器组训练。①复习节奏: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②三种打击乐器敲击方法指导并练习。③三种打击乐器合并练习。难点突破:第一步跟节拍器训练,第二步结合歌唱旋律加进节奏训练。【设计意图】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能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并且能够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四)合唱、合奏教师出示演奏位置图,各组学生按位置图坐。1.竖笛合奏表演,其他小组代表评价及教师点评,指出问题。2.打击乐器组表演,其他小组代表评价及教师点评,指出问题。3.打击乐器和竖笛合奏,其他小组代表评价及教师点评,指出问题。4.合唱表演,其他小组代表评价及教师点评,指出问题。5.全体同学表演,教师点评、表扬。【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及同学之间的相互评价,不仅能够相互学习,而且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学习。(五)拓展延伸教师用英文为大家演唱《红河谷》,请竖笛组同学伴奏。(六)课堂小结同学们,老师演唱的是英文版本的《红河谷》,《红河谷》还有很多的版本,歌词内容均不同。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下学学英文版本的《红河谷》,还有其他版本的《红河谷》,下节课请会唱的同学来演唱。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100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