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从业资格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考试题库
2022-08-02
56
问题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多媒体播放】碳酸饮料瓶盖被打开的视频。【提出问题】瓶盖被打开之后,有大量的气体逸出,该气体是何种物质?【学生回答】该物质是二氧化碳气体。【提出问题】碳酸饮料中溶有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用于改善饮品的口感。为什么这些饮料被称为“碳酸饮料”?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与水发生反应?环节二:新课教学【多媒体播放】实验: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提出问题】四朵纸花的颜色有何变化?【学生回答】①第一朵花变成红色;②第二朵花颜色没有变化;③第三朵花颜色没有变化;④第四朵花颜色变成红色。【提出问题】观察对比第一朵花、第二朵花的颜色变化,能够得出何种结论?【学生回答】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遇酸变成红色。【教师引导】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因此在纸花上喷稀醋酸之后,纸花变成红色。【提出问题】观察对比第三朵花、第四朵花的颜色变化,能够得出何种结论?【学生回答】第三朵花不变色,第四朵花变成红色,说明在这一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与水反应生成了酸性物质。【教师总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CO2+H2O=H2CO3。【教师引导】在饮料中充入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同时使饮料中带有气泡,增加饮用时的口感。【多媒体播放】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地用吹风机烘干。【提出问题】观察现象:第四朵纸花的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据此现象进行分析能够得出什么结论?【学生回答】第四朵纸花的颜色由红色变成紫色,说明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不见了。【教师总结】碳酸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这一过程:H2CO3=CO2↑+H2O。当烘干时,碳酸分解,二氧化碳从溶液里逸出,所以红色石蕊溶液又变成紫色。【提出问题】仔细观察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说明这两个反应分属于什么反应类型?【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碳酸分解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提出问题】列举几个之前学习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学生回答】红磷、木炭、硫磺、铁丝等与氧气的反应是化合反应,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几种方式——加热高锰酸钾分解、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作用下分解,都属于分解反应。环节三:巩固提高【提出问题】碳酸饮料打开瓶盖之后,会有大量的气体逸出,该气体是什么气体,为什么会逸出?【解析】该气体是二氧化碳气体,打开瓶盖,瓶内气体压强骤然减小,因此气体逸出。环节四:小结作业【小结】请学生回答本堂课的收获。【作业】课下查阅资料,碳酸饮料中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如何充入的,下节课一起进行实验。【板书设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05018.html
本试题收录于:
面试幼儿中小学题库从业类分类
面试幼儿中小学
从业类
相关试题推荐
东罗马帝国 1.题目:初中历史《东罗马帝国》 2.内容: 3.
初中地理《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初中地理《聚落与自然环境》
初中地理《土地资源》
初中化学《认识氧气的性质》
初中化学《利用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初中化学《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初中化学《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初中化学《相对原子质量》
初中化学《溶解度》
随机试题
Jimtoldmehe(join)_______thearmytwoyearsbefore.hadjoined主句谓语动词told为过去时
【B1】[br]【B15】A、asB、againstC、inD、forC固定搭配题,,believein的意思是“相信,信仰”,这句的意思是“伽利
[originaltext]M:Hi,Mandy.How’severythinggoing?W:Nottoogood,Isuppose.
Gettingauniversitydegreeisn’tjustgoodforyourmind—it’sgoodforyour
A.0.59 B.1.53 C.1.70 D.2.12
股权投资基金财务尽职调查经常采用趋势分析和( )工具,在财务预测中经常会用到(
木质化细胞壁A.加间苯三酚和盐酸试液,显红色或紫红色B.加碘液显棕黄色,加硝酸汞
小张和小李负责生产1200个零件,小张每天均生产20个。小李第一天生产10个,往
()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经济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以便
海运提单的性质和作用主要包括()。A、运输合同的证明B、承运货物的收据C、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