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

admin2022-08-02  16

问题 从前,沧州城南有一座临河寺庙,庙前有两尊面对流水的石兽,据说是“镇水”用的。一年暴雨成灾,大庙山门倒塌,将那两尊石兽撞入河中。庙僧一时无计可施,待到10年后募金重修山门,才感到那对石兽之不可或缺,于是派人下河寻找。按照他的想法,河水东流,石兽理应顺流东下,谁知一直向下游找了十里地,也不见其踪影。这时,一位在庙中讲学的先生提出其见解:石兽不是木头做的,而是由大石头制成,它们不会被流水冲走,石重沙轻,石兽必然于掉落之处朝下沉,你们往下游找,怎么找得到呢?旁人听来,此言有理。不料,一位守河堤的老兵插话:我看不见得,凡大石落入河中,水急石重而河床沙松者应求之于上游。众人一下子全愣住了:这可能吗?老兵解释道:我等长年守护于此,深知河中情势,那石兽很重,而河沙又松,西来的河水冲不动石兽,反而把石兽下面的沙子冲走了,还冲成一个坑,时间一久,石兽势必向西倒去,掉进坑中。如此年复一年地倒,就好像石兽往河水上游翻跟头一样。”众人听后,无不服膺。寻找者依照他的指点,果真在河的上游发现并挖出了那两头石兽。[2006年真题]  请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关原理,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庙僧按照常理,认为石兽应顺流而下。从真理的具体性分析其失当之处。  (2)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有何启示?并举一例说明之。

选项

答案

解析 1.要求认识到真理的具体性并能够结合实际进行分析。
  ①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抽象的真理是没有的。真理的具体性所包含的内容和要求是:真理是全面的、历史的和有条件的。这里的“有条件”指的就是真理的适用范围,即任何真理都是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主观与客观的符合,它受条件的制约,并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离开具体的时间、地点和条件,真理就是抽象的、无意义的。
  ②河水东流,石兽顺流东下,这是常理,但它在一定条件下才是有效的。庙僧的失当之处在于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抽象地对待常理,因而判断失误。庙僧的错误在于他离开了一定的条件,没有具体地分析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境,而是抽象地对待常理。
2.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①守河堤老兵关于石兽“逆流而上”的见解对我们辩证地思考问题的启示
  a.辩证地思考问题,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特别是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从对立中把握同一,从同一中把握对立。
  b.守河堤老兵不受已有的思维定式的束缚,根据实际中的具体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其见解对我们的启示为:对任何问题都要加以辩证地思考,多角度地或从相反方向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②举例:小岛卖鞋的故事
  两个制鞋厂家要把自己的产品卖给太平洋上一个小岛的土著居民。一家销售人员去后感到很失望:“这里的人根本不穿鞋,那里不需要鞋,此地不是我们的市场。”另一家销售人员去后,很高兴:“这里的居民没有一个人有鞋,这里是巨大的潜在市场。”该公司把市场营销部副经理派去考察。两周以后,他汇报说:这里的居民不穿鞋。但他们的脚有许多伤病,可以从穿鞋中得到益处。由于他们的脚普遍较小,我们必须重新设计我们的鞋。我们要教给他们穿鞋的方法并告诉他们穿鞋的好处。最后,总结出了一句话“谁先穿鞋谁舒服”。在哪里发展都一样,只要敢创新,没有做不到的。第二位销售人员就是结合具体情境,具体分析了实际,辩证地思考,创新性地解决了问题。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xueli/9624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