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某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 28000 ㎡ ,首层建筑面积 3400 ㎡…

admin2022-08-02  34

问题 背景资料:某建筑工程,总建筑面积 28000 ㎡ ,首层建筑面积 3400 ㎡……事件一:施工单位选定了某商品混凝土搅拌站,由该站为其制定了底板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方案,该方案采用溜槽施工,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控制在 1m。事件二:因通道和楼层自然采光不足。瓦工陈某不慎从 9 层未设防护的电梯井口坠落至地下一层混凝土底板上,当场死亡。事件三:顶层吊顶安装石膏板前,施工单位仅对吊顶内管道设备安装申报了隐蔽工程验收,监理工程师提出申报验收有漏项,应补充验收申报项目。事件四:现场设置了 3.8m 环形载重单车道主干道(兼消防车道),转弯半径 10m;事件五:工程竣工后,出现屋顶漏水、墙面剥落等质量问题,经调查属施工质量问题,建设单位认为还在保修期内,施工单位应免费修理,施工单位认为已通过竣工验收并移交,不予免费修理,建设单位另请其他施工单位进行维修。【问题 1】指出事件一中错误之处?说明正确做法。、【问题 2】事件二中,从安全管理方面分析,导致此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电梯井口应采用哪些方式加以防护?【问题 3】事件三中,对于吊顶工程还应对那些隐蔽工程进行验收?(至少写出 3 项)【问题 4】事件四中,现场道路设置有哪些不妥,并说明理由。【问题 5】事件五中,建设单位的说法是否正确?说明理由。建设单位可否另请第三方维修?说明理由。维修所发生的费用应如何承担?

选项

答案

解析 【答案 1】错误一:商品混凝土搅拌站负责编制底板基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方案。
正确做法: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编制。
错误二:大体积混凝土分层厚度控制在 1m。
正确做法:应控制在 300-500mm;【参考《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2009 第5.4.1】
【答案 2】导致这起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包括:
(1)通道和楼层各口在自然采光不足的情况下没有设置照明灯具;
(2)电梯井口未设置防护门及安全平网等防护措施;
(3)现场安全检查不到位,对事故隐患未能及时发现并整改;
(4)工人的安全教育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
采取的防护措施有:固定栅门或防护栏杆加挡脚板,同时电梯井内每隔 2 层且不超过10m 应设置一道安全平网。
【答案 3】吊顶工程应对下列隐蔽工程项目进行验收:(1)吊顶内管道、设备的安装及水管试压,风管的避光试验;(2)木龙骨防火、防腐处理;(3)预埋件或拉结筋;(4)吊杆安装;(5)龙骨安装;(6)填充材料的设置。
【答案 4】不妥一:单行主干道宽度 3.8m。
理由:现场主干道单行道宽度不小于 4m。
不妥二:宽度 3.8m 的主干道兼做消防车道;
理由:消防车道最小净宽度和净高度不得小于 4m。
不妥三:转弯半径 10;
理由:载重车转弯半径不得小于 15m。
【答案 5】(1)建设单位的说法正确;
理由:凡在保修期内,由于施工质量原因导致的质量问题,原施工单位均须免费维修。
(2)建设单位另请第三方维修合理;
理由:建设单位要求原施工单位维修,施工单位应予以维修,否则建设单位可请第三方负责维修。
(3)维修所发生的费用应从施工单位的质量保证金中扣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jzgc/1273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