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根据上节课留给学生的作业,查找关于彝族的风俗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一场知识竞答赛“彝族风俗知多少”。

最全题库2022-08-02  110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根据上节课留给学生的作业,查找关于彝族的风俗特点。 组织学生进行一场知识竞答赛“彝族风俗知多少”。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左脚舞、姑娘房、跳菜。) 2.教师提出问题:彝族的代表民间乐曲有哪些?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进行总结:阿细跳月、烟盒舞曲等。 由此,引入新课,由《烟盒舞曲》《海菜腔》改编的《彝族舞曲》。 (二)感受体验 1.初听乐曲,体会乐曲表达了怎样的情绪?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抒情优美的情绪,由琵琶演奏。 2.请学生根据以往对音乐及乐器的了解,简单说一下琵琶这种乐器,及琵琶的演奏形式有哪些?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做适当总结:琵琶,是我国传统拨弦乐器,四根琴弦。琵琶的音效效果被唐代诗人白居易描述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琵琶的演奏形式有独奏、合奏及伴奏。 3.教师请学生再听乐曲,并说一说本首乐曲的演奏形式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琵琶独奏。 (三)深入赏析 1.再次聆听《彝族舞曲》,请学生根据书本上的谱例,聆听并思考:乐曲分为几个部分?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乐曲分为九个部分。 2.分段听赏主要旋律乐段。 (1)分析A段 ①聆听A段,教师提问:这段音乐描述了什么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以推挽指法奏出柔美的滑音,旋律优扬,富于歌唱性,并伴以舞蹈性节奏音型,生动地描绘了姑娘们轻盈的舞姿。 ②带领学生哼唱旋律。 (2)分析B段(abcd.) ①聆听第二段,并思考:这一段在情绪上与第一段相比有什么不同?刻画了怎样的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主题旋律被简化,速度突然加快,力度加强。运用扫弦技巧,刻画了小伙子们跳舞的阳刚勇猛气质,使舞蹈场面更为热烈。 ②带领学生哼唱旋律。 3.探寻音乐的曲式结构。 再次欣赏全曲,请学生以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分组讨论分析歌曲的曲式结构。 学生讨论之后自由回答。 教师做适当的总结:随着音乐的播放,彝族人庆祝火把节的故事逐渐展开,代表每个主题的图片依次出现。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从乐段中选出与之对应的火把节活动情节。乐曲播放完毕,几幅与乐曲同步的音乐主题图片也就依次出现了,乐曲的曲式结构图也就清晰呈现出来,从而引出复三部曲式结构的概念和特点。 (四)巩固提高 欣赏完乐曲后,教师请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现歌曲。 学生自由表现,教师给与评价。 (五)小结作业 1.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下课后,请学生欣赏彝族的另一首代表作《阿细跳月》。【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 1.简单拓展一下关于本曲的背景知识。 【参考答案】 琵琶独奏《彝族舞曲》创作完成于1960年,是在云南彝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创作的。乐曲采用我国传统音乐常见的多段体结构,不同音乐段落分别表现出悠扬、优美、欢快、粗犷、热烈、流畅、粗壮、倾诉、朦胧、柔美幸福等不同的音乐情绪或意境,用以表现彝族人民的生活及风俗场景。 2.除了本节课的导入方式,你还了解哪些课堂导入方式?简单介绍一种。 【参考答案】 视频导入、故事导入、设疑导入、谜语导入、图片导入、音频导入、古诗导入、创设情境导入等。 故事导入:采用与本课有关的小故事进行导入,可与本课课题、歌词内容等有关系,抓住学生心理,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504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