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采用古诗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能背诵曾经学习过的唐诗《送元二使安西》吗?”学生集体背诵。 之后,教师请

题库2022-08-02  46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采用古诗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同学们能背诵曾经学习过的唐诗《送元二使安西》吗?”学生集体背诵。 之后,教师请学生分享对于《送元二使安西》的了解。 从古诗情感引申到音乐形式对于情感的表达,由此顺势导入本课《阳关三叠》的学习。 (二)感受体验 1.播放歌曲,教师引导学生听歌曲的旋律表现了怎样的情绪?是什么速度?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歌曲情绪沉稳、坚定,速度为中速、稍慢的。 2.聆听《阳关三叠》感受音乐,请学生回答:歌曲描述了怎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歌曲通过对于场景的描述,描绘的是送别友人的场景,感受到依依惜别,浓郁的离别之情。 (三)深入赏析 1.教师组织学生聆听歌曲范唱《阳关三叠》,并提醒学生对于嗓子的保护。 2.教师弹奏旋律,与学生共同跟唱高声部。 教师提问学生:歌曲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每句旋律的强弱变化,第二句前十六后八的节奏,唱满句尾两拍的时值,注意“遄行”这句八度音程的音准,第二个“遄行”比第一个多了一拍;唱准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注意“历历苦”的重音记号,通过力度变化表现对友人的关切之情。 3.教师有感情地范唱歌曲,学生体会歌曲情感。 4.教师指挥,学生完整演唱高声部。 5.教师与学生共同朗读歌词,并提问学生:歌曲表达的情感是怎样的?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进行总结:“柳色新”暗示离别在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习俗,故唐诗宋词中常有借杨柳以寓离别意,带有依依惜别之情,歌曲主要是忧伤、惜别和期待的情感。 6.教师、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完整演唱《阳关三叠》 (四)巩固提高 请大家分小组讨论,采用各种形式表现《阳关三叠》。 学生表现,教师给予鼓励性的评价。 (五)小结作业 教师采用师生问答的方式,总结本课所学,呼吁学生珍惜友谊,互相关爱。 作业设置:思考古诗与音乐的表达方式有何不同,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 1.简单介绍《阳关三叠》这部作品。 【参考答案】 《阳关三叠》古琴曲,又名《阳关曲》《渭城曲》,是根据唐代诗人王维的七言绝句《送元二使安西》谱写的一首著名的艺术歌曲,是目前所见的一首中国古琴曲。“三叠”指的是歌曲反复叠唱三次。 表达出诗人对好友元二的依依惜别之情,实际上却是衷心地祝愿着好友,在那遥远而陌生的地方一切平安。 2.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帮助学生对古琴曲产生兴趣? 【参考答案】 结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我国古代音乐中具有文人情致的代表性器乐作品和这些作品中反映出的一种“曲风文雅、意境高雅”的品质和丰富的情感内涵是十分有必要的。 (1)明确学习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和目标是构成人的积极性行为心理动力的主要因素。一个人只有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的目标与意义,并以此来推动自己的学习行为时,这种学习行为才可进发而成一种有利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反复向学生强调民族音乐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民族音乐,为传承我国传统音乐的发展做出贡献。 (2)精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学生因其所处特殊的年龄阶段,逆反心理相当严重,假若教师一味以严厉的姿态出现,凡事批评当先,往往会使教育效果适得其反。久之,学生对任课教师的畏惧也引发到对所教课程的厌恶,更不要说有学习兴趣了。因此,要使学生学好知识,必须关心爱护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可以说,师生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 (3)根据实际适当运用讨论教学 通过平等坦率的讨论,由学生自己得出结论.与教材内容进行对照,融会贯通,既实现了学习知识的目的,又可以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不受约束,并保持学生的热情,同时也保持了课堂纪律良好。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504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