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孙悟空从石头中腾空出世”,并提问学生:孙悟空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但是大家知道这块石头是怎么来的吗

免费题库2022-08-02  19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视频导入,引出新课 多媒体播放视频“孙悟空从石头中腾空出世”,并提问学生:孙悟空是从石头中蹦出来的,但是大家知道这块石头是怎么来的吗?今天咱们就从地理的角度去一探究竟。 (二)新课讲授 1.概念 【教师讲授】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就是岩石圈物质的循环过程,它们存在的基础是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相互转化。 2.形成过程 【教师活动】教师在多媒体上播放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形成动画,请学生结合教材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1)岩浆岩是通过什么作用形成的? (2)沉积岩是这样形成的? (3)变质岩是在什么情况下形成的? 【学生回答】 (1)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是喷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岩浆岩。 (2)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下,沉积岩得以形成。 (3)岩石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会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 【教师追问】三大类岩石是如何循环?请分小组讨论三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 【学生回答】岩浆喷出或侵入地表,冷却凝结形成岩浆岩;裸露地表的岩浆岩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等外力作用下形成沉积岩;同时,已经生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作用下,发生变质,形成变质岩;经过地壳运动,岩石会进入岩石圈深处或是岩石圈以下发生重熔再生作用,形成岩浆。 【教师活动】板画岩石圈物质循环图。 【教师总结】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和岩浆之间可以互相转换,其中包括四大作用——冷却凝结、外力作用、变质作用、重熔再生,四大物质——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岩石圈的物质周而复始的运动使岩石圈的物质处在不断循环转化之中。 3.作用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教材,用自己的话,说说岩石圈物质循环有何作用? 【学生回答】能够塑造地表形态。 (三)巩固提高 【问题】请同学们归纳总结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判读方法。 【回答】利用箭头指向及数量判读:三进一出为岩浆,三出一进岩浆岩,二进二出沉积岩或变质岩。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 作业:请同学们课下自己动手画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 1.简述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判读方法。 【参考答案】 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判读方法有: (1)抓住四种物质:岩浆、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2)抓住四种作用力:上升冷却凝固、外力作用(包括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变质作用和重熔再生。 (3)抓住箭头的指向和数量:只有一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岩,有两个箭头指向的为沉积岩或变质岩,有三个箭头指向的为岩浆。 2.在课堂上运用小组讨论法,你会如何组织? 【参考答案】 【讨论前】 (1)人员划分:按照地理学习兴趣小组为单位。 (2)时间规定:规定在10min时间内讨论完毕。 (3)提出讨论任务:教师向学生提供资料,给出事实,提出讨论议题。 【讨论中】 (1)组内讨论:将议题分解为不同小主题,其间至少有观点对立的两个小主题。然后进行对应小组分工,收集资料,组内讨论各自小主题。 (2)观点辨析:进行小组间信息与观点交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对立的角度质疑彼此的看法和立场,进行科学辨析。要求学生进一步明确看法,稳固立场。帮助学生检验各自的立场,确认立场背后的事实假设是否正确,以及这一立场的预期结果。 (3)教师对学生的讨论加以巡视指导和点拨。 【讨论后】 (1)师生评价:教师与学生对讨论的情况共同进行评价。 (2)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完善结论。 (3)板书。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993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