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生活实际导入,提问学生:夏天的时候,城市中心和乡村,哪个地区感觉更凉爽?通过这种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顺势导入新

最全题库2022-08-02  31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生活实际导入,提问学生:夏天的时候,城市中心和乡村,哪个地区感觉更凉爽?通过这种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顺势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感知现象
【教师活动】出示某地区温度的遥感地图,提问学生:从图中可以观察出哪些现象?
【学生回答】城市中心的温度比郊区、乡村的温度要更高一些。
【教师活动】出示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提问:图中的曲线有什么样的特点?什么是热岛效应?
【学生回答】温度从市中心向郊区递减,但是在郊区居民区出现了两个次高点,在离市中心距离相近的商业区与公园相比,商业区的温度明显高于公园。
【师生归纳】热岛效应是市区气温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从气温曲线图上看就像是突出海面的岛屿,所以被称为热岛效应。
(二)探究过程
【教师活动】出示城市景观图与郊区景观图,提问: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有哪些?。
【师生归纳】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下垫面特性;
2.大气环境的变化;
3.人为热量的产生。
【教师活动】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绘制热岛效应示意图,并讨论问题:这种环流会对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产生哪些影响?
【学生活动】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一小组,用5分钟时间交流讨论。
【师生归纳】城市中的机动车、工业生产以及居民生活产生的污染排放物,随着热流从城市扩散到郊区。总的来说,热岛环流加速和加剧了市区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环节三:巩固提高
【合作探究】为了减少热岛效应对生活产生的不利影响,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措施减弱城市热岛效应?
【师生归纳】减少机动车、空调等的使用,节能减排,减少城市热源;增加城市绿化和水体,从而增加城市区域的蒸发散热,增加遮阳以减少热量吸收。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课后绘制出热岛效应的示意图。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缓解热岛效应的有效措施。
【参考答案】
(1)增加城市绿化和水体,从而增加城市区域的蒸发散热,增加遮阳以减少热量吸收。
(2)建筑采用反射率较高的浅色外表面材料,做好隔热层,以减少建筑吸收和储存的太阳辐射热。
(3)合理设置城市风道,增加空气对流有利于散热。
(4)减少机动车、空调等的使用,节能减排,减少城市热源。
2.如何充分利用学校地理课程资源?
【参考答案】
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可以采取如下措施:
(1)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地理兴趣小组,开展天文、气象、地震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地理观测和观察活动;学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板报,布置地理橱窗;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地理节目。
(2)加强地理教学设施的建设,配置地理专用教室,同时要逐步创建地理实习基地。
(3)提倡校际间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98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