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千里江山图》 2.内容: 《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

资格题库2022-08-02  27

问题 1.题目:《千里江山图》2.内容:《千里江山图》是北宋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以长卷形式,立足传统,画面细致入微,烟波浩渺的江河、层峦起伏的群山构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图,渔村野市、水榭亭台、茅庵草舍、水磨长桥等静景穿插捕鱼、驶船、游玩、赶集等动景,动静结合恰到好处。在该作品人物的刻画.上,极其精细入微,意态栩栩如生,飞鸟用笔轻轻--点,具展翅翱翔之态。这幅作品代表着青绿山水发展的历程;而且,集北宋以来水墨山水之大成,并将创作者的情感付诸创作之中。《千里江山图》虽属于写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现了青年画家具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千里江山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3.基本要求:(1)教学过程中至少有2次有效提问;(2)设置合理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欣赏其艺术特色;(3)教学过程需要运用多媒体;(4)试讲时间10分钟以内。

选项

答案

解析 【答案】一、教学目标:
1.了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的形式、风格与流派,形成审美判断能力。
2.通过初步感知,深入体会,多媒体展示,学会从多角度欣赏与认识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理解与评述能力。
3.提高对美术作品的兴趣,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崇尚文明,珍视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增强民族自豪感,养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
学会欣赏《千里江山图》了解其表现技法、创作背景、形式与风格。
三、教学难点:
理解《千里江山图》的设色特点和青绿山水画的艺术风格。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播放古琴曲《高山流水》,并提出问题:听到这美妙的古琴声的时候,同学们都联想到了哪些景象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总结,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并板书课题《千里江山图》。
(二)讲授新知
1.运用多媒体展示《千里江山图》整体面貌,学生初步感知。北宋时期王希孟创作的绢本设色画。王希孟十多岁入宫中“画学"为徒,赵佶亲手所教,技艺精进,王希孟十八岁时用了半年时间终于绘成千古名画《千里江山图》卷,此外再没有关于他的记述,不久就早逝。北宋末期,宋金形成军事对峙之势,北宋的王室衰微,国土沦丧,民不聊生,所以在朝野内外形成了一股强劲的爱国主义力量。其中,以青年.学生为主流的爱国力量正在崛起,这幅画以描绘景秀河山来抒发自己的爱国之情。
2.教师出示《千里江山图》局部,引导学生了解其主要内容。整个来看,《千里江山图》长卷将近12米.展现了北宋时期的江山风貌、自然风光、人文地理、户外生活,画面千山万壑,江河交错,烟波缭绕,场面广阔,景物繁密,富丽堂皇,气象万千。气势雄伟壮丽,气象万千对宋朝山河表达的赞美之情。
3.提出问题:你能分辨出在这幅作品里运用了哪些技法嘛?
组织学生先观察再讨论,最后得出:
(1)大青绿着色,富丽细腻青绿山水的画法:画中山石先以墨色勾皴,后施青绿重彩,用石青石绿烘染山峦顶部,显示青山.叠翠、延绵不绝。江河用墨色勾出水纹,全图既壮阔雄浑而又细
腻精致,是青绿山水画中的-幅巨制杰作。
(2)散点透视:丰富的大山大河,布局合理、井然有序。运用了三远构图,疏密之中讲求变化,给人.咫尺有千里之趣”“咫尺有千里之趣"。
(3)运用了披麻皴和斧劈皴来表现山石的这个肌理纹路,山石的肌理脉络和明暗变化。远处的房子和船只,非常的细致入微。
4.引导学生了解其作品的意义影响。学生继续观察作品,提出问题:你还了解过哪些青绿山水画?引导学生拓展知识面。
(三)分享评价
教师通过相关代表作品展示来检验学生是否能正确理解:
(1)什么是青绿山水画?
(2)大、小青绿有何区别?
(3)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与探讨。
教师巡视指导,针对于学生不懂得问题进行解答。
以小组为单位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对于学生的回答,通过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总结评价的方式进行质性评价,对完成不很好的小组语言鼓励.
(四)小结拓展
教师以提问学生的方式共同总结本课内容,课下请学生继续了解其他青绿山水画,可以去当地的博物馆进行参观。
板书设计:
千里江山图:
1.时代背景
2.画面内容
3.艺术特色
4.意义影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947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