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兰亭序》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最全题库2022-08-02  25

问题 高中美术《兰亭序》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教师讲述“入木三分”的典故:王羲之为人写匾,在木板上写了几个字样,送去叫人雕刻。刻工发现字的墨渍竟渗入木板里面约有三分深。于是人们用“入木三分”的成语来形容书法笔力强劲,后来用它来比喻对事物见解、议论的深刻。究竟是怎样的笔力,能够达到入木三分的效果呢?一起了解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活动二:直观感知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语文知识,提出问题:《兰亭序》主要记叙了什么内容?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序中记叙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好景不长、生死无常”的感慨。2.展示书法作品《兰亭序》,简单介绍作品概况,并提出问题:作品是什么书体?给你怎样的感受?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兰亭序》是行书,给人潇洒流利、遒媚飘逸的感觉。活动三:形式分析1.教师提出问题:《兰亭序》的章法布局有什么特点?学生观察回答,教师总结:从章法布局来看,前松后紧,具有手稿的自然随意。2.教师放大《兰亭序》局部,请学生对比不同的“之”字,提出问题:《兰亭序》在用笔、字形等方面有什么特点?学生四人一小组交流并回答,教师总结:《兰亭序》全篇用笔或露或藏,点画精劲,笔法偏重骨力,刚柔相济,点画凝练简洁。字形时正时侧,错落有致。字与字之间顾盼生姿,前呼后应。通篇凡重复的字都各不雷同,变化迥异。活动四:总结领悟教师围绕作品进行总结:《兰亭序》通篇行气贯注,一气呵成,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此手迹不仅是王书代表,而且是中国书法的经典之作,影响深远。教师继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对于一件书法作品,可以结合哪几个方面进行鉴赏呢?学生思考回答,教师进行总结:可以结合作品的用笔、字形、章法等几个方面。活动五:比较鉴赏教师展示唐朝颜真卿的《祭侄文稿》,学生欣赏并思考:《祭侄文稿》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祭侄文稿》是唐代颜真卿所写的祭文草稿。草稿前数行叙述个人身份和季明生前的情况,字迹圆劲挺拔,用笔不着意而有自然生动之妙。后面数行字迹,行笔乍显乍晦;墨色时枯时浓;字形大小不一,结构时聚时散,又不乏遒劲流丽之致。活动六:小结作业1.回顾《兰亭序》的特点。2.临摹《兰亭序》并搜集相关的故事,体会以书传情的情感。【板书设计】1.请列举并简要介绍中国“三大行书”。2.这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分别是什么?

选项

答案

解析 1.
中国三大行书分别是指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苏轼的《黄州寒食诗》。
《兰亭序》全篇28行,共计324字,记叙了兰亭周围山水之美和聚会的欢乐之情,抒发作者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通篇布局,章法,笔墨,几近完美。字体结构多变,中锋侧锋结合,刚柔并济。凡是重复的字,都各不相同,其中20个不同的“之”字,各具风韵。被后世历代书画艺术家所推崇和摹写,视为书法帖学之祖。
《祭侄文稿》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整篇文稿笔势雄奇,透露着悲愤的情感。在结体上,打破了晋唐以来结体茂密、字形稍长的娟秀飘逸之风,形成了一种开张的体势,结体宽博,平正奇险。笔法圆转,笔锋内含,力透纸外,其线条的质性遒劲而舒和。墨法苍润,流畅自然。渴笔枯墨,燥而无润,干练流畅,挥洒自如。
《黄州寒食诗》是苏轼反王安石变法失败,政治上失意,谪居湖北黄州后的代表作,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用笔或正锋,或侧锋,转换多变,浑然天成。其结字亦奇,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参差错落,恣肆奇崛,变化万千。
2.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鉴赏《兰亭序》,讨论、分析其章法、用笔、字形等艺术特色,掌握书法作品的鉴赏方法。从而提高鉴赏和审美能力。
难点在于理解作者所说的“若作一纸之书,须字字意别,勿使相同”的书法创作内涵,从而感悟作者的书法创作审美,并以此增加自己对书法艺术的认识和体悟,提高书法鉴赏能力及审美能力。从文中体会王羲之聚会时的欢乐之情,以及对于生死无常的感慨。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945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