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题目:必修一《再别康桥》片段教学 2.内容: 3.基本要求 (

题库2022-08-02  36

问题 1.题目:必修一《再别康桥》片段教学2.内容:3.基本要求(1)朗读课文,表现出作者的感情;(2)问题设计有助于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感情;(3)配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4)试讲时间10分钟左右。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和写作背景,感知本诗意境。过程与方法目标:有感情地朗诵本诗。感受本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诗人对康桥的浓浓不舍之情。【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知本诗意境,了解本诗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学会从诗歌的意象及形式等方面入手赏析诗歌。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对康桥的浓浓不舍之情。【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课堂初始,教师播放舒缓的音乐,并用语言渲染。古人云: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所以在古人的作品中,既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无奈,又有"天下谁人不识君”的豪迈,既有"相见时难别亦难”的苦涩,也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劝慰。那么现代人是如何理解离别的呢?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领略一下现代人笔下的别离之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介绍要求:学生结合课前预习,介绍作者徐志摩,指名回答。明确: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浙江海宁人,笔名云中鹤、南湖等。他是新月派的代表诗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资产阶级绅士诗人,新诗的诗魂。诗哲”当之无愧。代表作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等。2.正音断句学生自由朗读诗作,教师范读指导,明确诗歌节奏划分,并标明韵脚。3.了解内容提问: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明确:写了诗人在与康桥分别时的所见、所思、所想。表达了诗人对往昔生活的怀念,以及对康桥的深深眷恋之情。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一)绘画美提问:自古离别诗作非常多,本诗与以往的离别诗有何不同?要求:学生朗读诗歌,小组交流,自由发言,教师点评。明确,一般离别诗离别的对象是人,这首诗离别对象却不是人,而是“西天的云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天空转移,跳出了寒暄叮咛的俗套,迎面而来的是一派清新飘逸的图景。另外,作者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挥一挥",使每一幅画都有流动的美,给人以立体感。(二)音乐美1.提问:对比阅读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你发现了什么特点?要求:学生朗读第一节与最后一节,小组讨论进行比较,教师点评。明确: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在语意上相似,结构上也相似,读起来节奏也相同。这种方法叫做"回环往复”,在《诗经》中就叫做‘复沓”。这样使得诗歌前后呼应,结构圆合,也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2.提问:《雨巷》是一韵到底,这首诗压韵了吗?韵脚都有哪些?这样写能达到什么效果?要求:学生朗读第一节与最后一节,小组讨论进行比较,教师点评。明确:韵脚——来,彩。每一小节的2.4句压韵,节节换韵。诗人追求的是诗歌韵律跳动的美感。诗歌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悦耳动听,充分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1.提问:这首诗每一节有几行?每一行的字数有何特点?这么写有什么作用?要求:学生朗读诗歌,同桌交流讨论。明确:一共七节,每一节有四行,显得很匀称。每一行的字数基本为六七个字,间或有八个字,单行和双行错开一格排列,于参差变化中见整齐划一,给人以美感。每一节都两两错落有致,更加突显节的匀称。2.提问:阅读诗歌最后一节,思考第一节中“作别西天的云彩”与最后一节“不带走一片云彩”在结构上有何作用?明确:首尾呼应。表现作者对康桥爱得深,爱得真,爱得纯,爱得善,突出作者的酒脱和逸。从作别到不带走,一步一步产生一种离别的美。不像其他的离别诗那样依依不舍,那样的沉重,感情是轻快的。四、拓展延伸,提升认知提问:挑选喜欢的片段,改写成一小段散文。要求:自由编写,举手分享。五、归纳总结,深入理解.要求:学生谈收获,教师补充。明确:人生必然会有这样-些“偶然"的"相逢”和“交会",而这“交会时互放的光亮",必将成为永难忘怀的记忆而常伴人生。虽然徐志摩先生已经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诗歌将永存于人们的心中。六、实际演练,分层作业1.想想离别母校会是怎样的心情,仿照《再别康桥》尝试写一首小诗。2.尝试写现代诗歌《故乡的____》,表达对故乡、童年的怀念之情。板书设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86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