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视频片段,学生观察清军所用武器的变化,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进而导入新

免费题库2022-08-02  38

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鸦片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的视频片段,学生观察清军所用武器的变化,提出问题: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并提问:上一单元我们学习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大家回忆一下19世纪60年代的时候发生了什么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顾所学,回答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使中国进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教师继续引导:面对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中国人民的处境更加艰难了,在五六十年代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什么?给清政府的统治带来了什么影响? 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统治。 教师继续提问:面对内忧和外患,清政府会如何应对? 学生结合教材,回答问题: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比较开明的官员,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教师展示李鸿章、奕?、曾国藩等人的图片,并继续引导:这些开明的官员被称为“洋务派”,他们的代表都有谁呢? 学生结合图片回答问题: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人为代表。 (二)洋务运动的内容 1.教师展示江南制造总局等洋务企业,引导:19世纪60年代,在洋务派的努力下,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开始了。洋务派在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发展近代军事工业,主要的企业有哪些呢? 学生结合教材和图片,回答问题:主要的企业有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等。 2.教师继续引导:建立的这些近代工业需要专业的人才,清政府当时有这样的人才吗?应该怎么办?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没有这样的人才,可以设立学校培养人才或者派人去学习。 教师总结:为了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建立了新式学校,培养军事和翻译人才,还建立翻译馆,翻译外国书籍,并且派人前往西方留学。 3.教师展示轮船招商局的图片,并引导:从19世纪70年代起,洋务派在继续发展军事工业的同时,又提出了“求富”的主张,开办一些近代民用企业,以辅助军事工业,那么主要的企业有哪些呢? 学生结合图片和教材,回答问题:主要的民用企业有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等。 4.教师提问:建立新式企业和兴办教育能够直接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吗?还需要怎么办? 学生回答:建立新式军队,提高军事力量。 教师总结:从19世纪6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建立新式洋枪队,使用新式武器和西方训练方法。70年代起洋务派开始大规模海防建设,到80年代建成了南洋、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并且设立了海军衙门进行统一协调指挥。 (三)洋务运动的评价 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史料,组织学生以历史小组为单位,结合教材及史料,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探究:洋务运动的积极影响有哪些?材料如下: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进行适当归纳。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经过30多年的建设,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企业、交通运输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教师继续提问:清政府实行洋务运动是否使中国富强起来了?为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由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和巩固清政府的统治,再加上其内部的腐败和外国势力的挤压,所以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教师点明这就是洋务运动的消极影响。 环节三:小结作业 1.小结:教师和学生共同总结本课的主要知识点。 2.作业:请同学们回去搜集洋务运动代表人物的相关事迹,创办一期洋务运动的主题板报。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 1.什么是“洋务”? 【参考答案】 “洋务”一词由“夷务”而来。中国古代“夷”专指华夏以外民族,把与外国人打交道称为“夷务”。“夷”字经逐渐演变而成为贬称,含有歧视之意。第二次鸦片战争后,1858年的《天津条约》规定公文不用“夷”字,从此“夷务”为“洋务”所取代,泛指与西方国家进行的一切事务,如外交、商贸、传教、办新式学堂、引先进技术等。 2.怎样理解“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课改理念? 【参考答案】 “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本次课改的核心理念。它主要有三层含义: (1)课程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2)课程要面向每位学生。 (3)课程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74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