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

资格题库2022-08-02  14

问题 初中数学《有理数的乘方》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手工拉面是我国的传统面食.制作时,拉面师傅将一团和好的面,揉搓成1根长条后,手握两端用力拉长,然后将长条对折,再拉长,再对折(每次对折称为一扣),如此反复操作,连续拉扣若干次后便成了许多细细的面条。提问:你能算出拉扣6次后共有多少根面条吗?让学生积极思考、解决问题:1根面条拉扣1次成2根,拉扣2次就成2×2根……每拉扣1次,面条数就增加1倍,拉扣6次,共有面条2×2×2×2×2×2=64根。(二)探索新知试一试:将一张报纸对折再对折……直到无法对折为止.你对折了多少次?请用算式表示你对折出来的报纸的层数。让学生操作,记录对折的次数以及报纸的层数,并用算式表示它们的关系。你还能举出类似的实例吗?让学生思考并举例。1.说说有理数的乘方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2.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选项

答案

解析 1.有理数的运算是数学中许多其他运算的基础,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运算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有理数的乘方是有理数的一种基本运算,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来学习的,它既是有理数乘法的推广和延续,又是后续学习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科学记数法和开方的基础,起到承前启后、铺路架桥的作用。在小学里,学生掌握的数的平方与立方只是在正数的范围内,而现在则扩大到了有理数的范围,因此掌握好本节课的内容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有理数的运算的认识,提高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能力;并且将为学生今后学习数的开方打下坚实的基础。

2.发散思维是指从同一来源材料探求不同答案的思维过程。它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创造性的特征。加强发散思维能力的训练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的重要环节。根据现代心理学的观点,一个人创造能力的大小,一般来说与他的发散思维能力是成正比例的。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比如:训练学生对同一条件,联想多种结论:改变思维角度,进行变式训练;培养学生个性,鼓励创优创新;加强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等。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开放性问题的出现,不仅弥补了以往习题发散训练的不足,同时也为发散思维注入了新的活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63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