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从业资格
小学数学《分米的认识》
小学数学《分米的认识》
考试题库
2022-08-02
22
问题
小学数学《分米的认识》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昨天,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家族中的一个新朋友──毫米。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过哪几个长度单位?
2.最大的长度单位是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米大约有多长?最小的长度单位呢?请你用手势表示一下1毫米大约有多长?那1厘米呢?
3.想一想,毫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厘米和米呢?
教师:我们已经认识了米、厘米、毫米,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1.分米产生的意义。
(1)估一估。
①小组活动:估计课桌的长度。
②你认为用什么单位比较合适?为什么?
(2)量一量。
①小组活动:组内四人合作,用自己的尺子测量课桌的长,并思考:你们是怎样测量的?
②汇报方法。
预设:a.用直尺的最大刻度为一段连续量,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2厘米;
b.用10厘米的长度为一段连续量,一共有5个10厘米,还多出2厘米,最后求出桌子的长是52厘米……
③比较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比较刚才测量的方法,说一说哪种方法比较好,为什么?
④引出课题。
用10厘米来测量很方便,其实它还有一个新的名称叫分米。(板书课题)
2.合作探究,认识分米。
(1)初步认识1分米。
①小组讨论:关于分米,你知道什么?
②想一想,1分米里有几个1厘米?(10个1厘米,就是10厘米,也就是1分米)
③从1厘米到多少厘米的一段是1分米呢?(11厘米)
④从2厘米到多少厘米的一段是1分米呢?从哪里到哪里又是1分米呢?
(课件出示1分米放大图,教师板书:1分米=10厘米)
(2)进一步认识1分米,建立表象。
①观察直尺上1分米的长度,试着将大拇指和食指叉开成1分米,再用直尺量一量是否准确。同桌互相看大拇指和食指叉开1分米的大小。(反复两次)
②请同学们用尺子上在练习本上画出1分米的线段,画完后,同桌交换用直尺量一量,看你画得准不准。
③想一想,在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钢笔,黑板擦,牛奶盒等)
(3)教学1米=10分米。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2745003.html
本试题收录于: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题库教师资格面试分类
教师资格面试小学数学
教师资格面试
相关试题推荐
查找冷僻字,可以利用的工具书有( )等。A.《小学生字典》 B.《汉语大字典
不适用著作权法保护的客体有( )。A.时事新闻 B.新闻照片 C.中、小学
改错题:改正句子中的错误。(本题24分) (1)全乡七所小学和一所中学,冬季都
下列客体中,适用我国著作权法保护的是( )。A.中学数学课本上的公式 B.《
下列短语中,有歧义的是( )。A.看打乒乓球的中小学生 B.矿山建设者的摇篮
【教学过程】 (一)热身活动:数学成绩出来后 1.播放短片 数学成绩出来了。 王俊:我就知道是这样,我压根儿没有数学基因,我弟弟数学也不好,放弃
小学体育《篮球教学》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教师整队、检查人数、服装;2.师生问好;3.行进间队列练习4.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小学体育《跨越式跳高》主要教学过程 (一)基本部分、主教材 1.导入:提问导入 教师像学生提问遇到面前的障碍物时要怎么办,引导学生仔细积极思考,导入本课主
小学体育《篮球移动和排球扣球》主要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1.集合整队:教师整队、检查人数;2.师生问好;3.行进间队列练习4.宣布本课内容及
小学音乐《我们的田野》主要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 (一)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播放《我们的田野》伴奏音乐,学生伴随音乐律动,走进教室。 (2)通过
随机试题
AsaFloridianwho’sweatheredhisshareofhurricanes,Icanmorethansymp
InterpretthefollowingpassagefromChineseintoEnglish.Startinterpretingat
Thewhether______fine,Janewentoutwithherfamilytothepark.A、wasB、were
Youshouldfillintheapplicationform(proper)______beforesendingittomorrow
测量次数小于10次时,处理过失误差的合适方法是( )。A.拉伊特准则 B.示
公司目前可用的高级程序员有9名,有5个项目即将开始进行。项目A的优先级是9,需要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28560万人,下降1.8%,其中,外出农民工16959
A. B. C. D.
(2016年真题)12岁以下儿童禁用的非甾体抗炎药是A.尼美舒利 B.阿司匹林
A.超剂量用药 B.非适应证用药 C.过度治疗用药 D.超适应证用药 E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