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某校高中物理教师讲授“牛顿第一定律”一课导入部分的教学片段。 教师:一个

题库2022-08-02  47

问题 下面是某校高中物理教师讲授“牛顿第一定律”一课导入部分的教学片段。教师:一个定律从人类开始有这个意识到最后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要经过许多人不断思考、不断完善、不断提高的过程。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也不例外,今天这堂课让我们重踏科学家的历史之路来探索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从而感受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的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板书课题——牛顿第一定律)教师:有人认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才能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就要静止在一个地方。因此,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还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呢,你们认为哪个正确?学生甲:我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通过用手移动书的实验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学生乙: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仅通过书上的科学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教师:学生乙是正确的,我们的错误思维是由于大家忽略了摩擦力的存在。学生甲:老师,我还是不能理解,现实中找不到绝对光滑的平面,因此这个结论是无法证明的。学生乙:这个理论都已经存在好几百年了,你还想推翻啊。(同学们哈哈大笑……)教师:大家记住,学生甲的回答是错误的,学生乙的回答正确。接下来,我们来学习牛顿第一定律……问题:(1)评述该教师在该教学片段中的问题与不足之处。(2)指出同学甲、乙的回答中存在的问题。(3)针对上述教学片段中存在的问题,给出改进后的教学思路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解决问题。

选项

答案

解析 (1)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基本实现了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观,教学从“教师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更多地让学生去思考和判断力究竟是改变还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但仍存在以下问题与不足之处:
虽然这个理论已经存在几百年了,并且在教师和同学都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后,学生甲仍然不理解,但是教师并没有理睬,只是要求学生机械地记住。虽然学生乙给出了正确的答案,其实更多的是由于看书得出的,他的心中未必没有疑问。因此在这一点上教师处理得不好,并没有解决学生心中的疑问,长期这样下去,会抹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学生甲没有认真分析运动及受力,凭自己的感觉进行分析,缺乏严谨的科学态度。学生乙完全依赖课本,缺乏科学探究精神。
(3)教学思路:
对于学生甲的疑问,其实已经激起了学生的疑惑,如果处理恰当的话,这对于接下来的教学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完全可以让同学们在课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验验证,而不是仅仅让学生记住。教师可以解释,虽然找不到绝对光滑的平面,我们可以通过近似光滑的条件或通过平衡摩擦力来用实验验证牛顿第一定律,然后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彻底理解。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044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