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关于“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题库2022-08-02  38

问题 阅读关于“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的资料,按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此标准要求:“运用地图说出区域的位置、范围,并对区域的地理位置作出简要评价,在地形图上识别区域主要的地形类型,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举例说出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材料二人教版教科书中关于“黄土高原”的内容 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一黄土高原 说起黄土高原,人们眼前总会浮现厚厚的黄土和千沟万壑的大地景观;会遥想这片古老黄土地所孕育的灿烂的古代文明,会向往革命圣地延安宝塔山下的窑洞;当然也会提到白羊肚头巾、信天游等富有特色的“黄土风情”。 黄土土质疏松,极易遭受流水的侵蚀。天长日久,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形成塬、梁、峁、川等多种多样的黄土地貌景观。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这里的自然植被遭到破坏,疏松的黄土在缺少植被的保护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别是每遇到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为严重。造成这里水土流失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 问题:(1)分析本课的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2)设计本课主要的教学环节,并说明各教学环节的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解析 (1)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读图说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了解黄土高原上黄土物质的“风成说”;知道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
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并讨论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进一步培养读图能力以及分析、归纳和整理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认识到区域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辩证关系。树立保护环境的良好意识。
重难点:
【重点】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危害;黄土高原水土保持的措施。
【难点】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和水土保持措施。
(2)教学流程
【导人新课】
多媒体播放黄土高原的景观图片,并同时播放信天游《黄土高坡》作为背景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到黄土高原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黄土风情中,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讲授新课】
一、文明的摇篮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在全国的位置图。
教师活动:请学生描述黄土高原的地表形态。让学生看图说出黄土高原的范围以及所跨的省区。
学生活动:回答问题,并且读图分析黄土高原的范围
【设计意图】在图中明确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以及所跨省区,在培养了学生的读图能力的同时又为后面分析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奠定基础。
二、风吹来的黄土
多媒体展示: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海拔1000—2000米。除石质山体外,地表覆盖着深厚的黄土。那么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小组活动:将本小节知识设计成一场辩论(一组为风成说,另一组为水成说)。学生为观众评委,赞成哪一种说法并说明持这种意见的原因,得票多的为优胜组。
【设计意图】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设计成开放式的教学模式,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其发表自已的观点,给学生一个能张扬个性、展示自已的舞台,并使知识点具有生发性。
三、严重的水土流失
播放录像:《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起对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思考。通过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例子来寻找、探究,在不断的探索交流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哪些,哪些是自然原因。哪些是人为原因
学生活动:根据现有知识,思考并一起回答。土壤、植被、降水这些方面造成的水土流失是自然原因,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土流失是人为原因。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模拟实验和阅读图文资料,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及其危害,进而认识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
四、水土保持
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然后教师归纳总结。
【巩固提升】黄土高原要保持水土,必须退耕还林还草,那是不是所有的土地都要退耕还林还草呢 让学生做课后题,分组讨论,分为正反双方进行辩论,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辩论进行评价总结。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982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