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点半老师组织幼儿去户外活动,要求大家排好队,要一个跟一个地“开小火车”出去。

admin2022-08-02  35

问题 十点半老师组织幼儿去户外活动,要求大家排好队,要一个跟一个地“开小火车”出去。 小宝冲到队伍中间,把乐乐推了出去,自己排进了队伍。老师把小宝拎了出来,让他坐在凳子上。他开始大声地哭。 老师严厉地说:“今天你不要出去玩,一直待在教室里。”小宝哭声更大了。 老师蹲下来看着小宝说:“小宝,老师有没有跟你讲过能不能推小朋友的?” 小宝说:“不能。” 老师拉着小宝的手问:“那你为什么要推呢?这样做是不对的。为什么每次排队都这样的兴奋呢?” 小宝沉默低头。 老师温柔地说:“在这里想想,应该怎么做,告诉我了,再出去玩,说不好就不要出去玩,好不好?” 小宝带着哭腔说:“要慢慢排队。” 老师问:“前面有人怎么办?可能会摔跤的啊。”并同时在小宝身上示范推、拉的动作。 老师又问:“这样难不难过?” 小宝回答:“难过。” 老师说:“那你这样推别的小朋友,别的小朋友难不难过?” 小宝回答:“难过。” 老师说:“那能不能推?记住没有?” 小宝答:“记住了。” 老师说:“那下次再犯,我们怎么办?我们就去小小班把这个学好再来。好不好?下次小宝再这样,老师就不要小宝了。记牢没有?” 小宝哭着点头说:“记牢了。” 老师说:“那能不能推人?” 小宝摇头。 老师问:“那排队怎么排?” 小宝哭着说:“要慢慢排。” 老师说:“那老师再相信你一次,下次再让我看到,老师就不原谅你了。好不好?”“嗯”小宝点头,动了下身体。 请结合案例,分析教师处理事件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教育方法?分析教师处理事件过程中的合理之处及不合理之处。

选项

答案

解析 (1)谈话法、批评法、移情训练法、行为评价法。 (2)合理之处:教师有效地指出幼儿行为的错误之处。比如:老师说“前面有人怎么办?可能会摔跤的啊”。接下来教师说明正确的行为方式。比如:老师说“排队排错啦”,要“慢慢排队”。通过事件处理培养幼儿的移情能力。比如:老师说,“那你这样推别的小朋友,别的小朋友难不难过”。鼓励孩子,给孩子机会。比如:“那老师再相信你一次,下次再让我看到,老师就不原谅你了。好不好?”
不合理之处:态度太过严厉,激化了幼儿的情绪。运用恐吓的方式教育幼儿,容易让幼儿产生恐惧心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90792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