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等差数列”的教学,某教师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目标一: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

资格题库2022-08-02  70

问题 针对“等差数列”的教学,某教师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目标一:理解等差数列的概念,掌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目标二:理解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方法,会运用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目标三:通过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1)针对“等差数列”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①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②设计一个等差数列的教学引人片段,并说明设计意图。(2)请针对上述教学目标,完成下列任务:①根据教学目标一、二,设计一个习题,帮助学生理解等差数列,并说明设计意图;②根据教学目标二、三,设计推导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教学片段,并说明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解析 (1)①等差数列是高三年级所学习的必修5中的内容,此阶段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对函数、方程思想的体会逐渐深刻,已经熟悉了由观察到抽象的数学教学过程,学生也学习了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方法、通项公式、递推公式等概念。此阶段学生的智力发展已经到了形式运演阶段,具备了较强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演绎推理能力;具备了一定的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分析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具备学习等差数列所需的知识,但是在对一些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求解过程中,学生尚欠缺基本的分析能力及处理经验。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具体生活实例出发,注重引导、启发以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从而促进其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②引入环节教师出示几个不同的数列:1.0,5,10,l5,20,25;2.一2,-1,0,1,2,3;3.3,3,3,3,3,3;4.问题:请学生仔细观察以上数列,各个数列相邻两项之间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思考和交流得出结论。共同特征: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教师根据学生给出的结论,为存在这种共同特征的数列起一个名字:等差数列。然后引出等差数列的定义。【设计意图】给出几个不同的等差数列,让学生通过探索交流发现规律,从而提升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2)①习题:已知等差数列8,5,2,…,(1)请写出通项公式;(2)请求出第20项的值;(3)-16是这个数列中的第几项?【设计意图】第一问目的是加深学生对等差数列中公差、通项公式的记忆,第二问是帮助学生理解通项公式的运用,第三问是公式的逆用,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等差数列的基础知识。②教学片段教师给出等差数列的定义,根据定义要求学生写出其中蕴含的递推公式,即an-an-1=d。问题:能否根据等差数列定义得到的递推公式,推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呢?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可用首项和公差表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学生分组探究,归纳总结通项公式。预设:a2=a1+d.a3=a2+d=a1+2d,a4=a3+d=a1+3d,猜想出:an=an-1+d=a1+(n-1)d。问题:那么我们要如何证明此猜想成立呢?教师启发引导学生根据递推公式an-an-1=d写出若干项,然后把等式左右两边都相加,得到递推公式,并介绍证明通项公式的方法为叠加法,即a2-a==d,a3-a2=d,a4-a3=d,……an-1—an-2=d,an-an-1=d,两边叠加得到an-a1=(n-1)d,推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an=a1+(n-1)d,当n=1时,通项公式也成立。【设计意图】学生在引导下经由猜想归纳总结出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学生的推理能力因此得到有效的锻炼。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合作交流的意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75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