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原文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

最全题库2022-08-02  71

问题 《涉江采芙蓉》原文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课文介绍该课文为某版高中语文必修(2)第二单元《诗三首》的第一篇诗作,同单元的选文还有《(诗经)两首》(《氓》《采薇》)《离骚》《孔雀东南飞(并序)》,本课另外两篇为《短歌行》《归园田居(其一)》。单元说明这个单元学习从先秦到南北朝时期的诗歌。这一时期产生了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上都堪称后世诗歌典范的伟大作品,诗人们在许多方面都做了大胆的尝试和创新,新诗体、新流派和新的表现手法相继出现,为唐代诗歌高潮的出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习这个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注意不同的作品在创作手法上的独创性,还要注意不同诗体的节奏,感受由此产生的不同情趣。《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相关规定培养学生丰富语言积累、梳理语言现象的习惯,在观察、探索语言文字现象,发现语言文字运用问题的过程中,自主积累语文知识,探究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增强语言文字运用的敏感性,提高探究、发现的能力,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学生情况高一年级第二学期,班额50人。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能够投影实物。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说明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涉江采芙蓉》。
(2)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
(3)学习环境描写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体会诗中“思乡怀人”情感的审美价值。
确立依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在全部的语文活动中,积累汉字、汉语的有关现象和理性认识,了解汉字在汉语发展和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巩固和加深义务教育阶段所学的汉字知识;体会汉字、汉语与中华传统文化的关系及汉语的民族特性,增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
(2)这是一首反映游子羁旅异乡的诗。大意是讲一个人去采莲,想把美丽的莲花送给思念的人,结果因为路太远没送出去,想到以后也不能跟她生活在一起,所以很伤感。看起来比较简单,语言质朴无华,没有多少生僻字和难以理解的句子。却如璞玉,藏秀于其中,反复咀嚼鉴赏,则回味无穷。故要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激起学生对诗词的审美体验。
(3)高中生在初中阶段的学习和日常积累中,对诗词已有了初步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但对鉴赏诗词的兴趣并不高,对诗词的学习仅停留在翻译和背诵诗句上。故而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激发学生对诗词理解的热爱之情,这样才能使学生进入诗境,锻炼想象能力,与诗歌发生共鸣。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471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