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的教学设计,完成第16题。 教学过程:

最全题库2022-08-02  27

问题 阅读下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的教学设计,完成第16题。教学过程:1.导语同学们,当我们游览某处风景名胜或文化遗迹之时,除了自己用心观赏之外,往往需要导游给我们作一番详细的讲解。那么,你认为一个出色的导游最基本的素质应该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投影打出:能准确挖掘景点的妙处,并将它准确传达出来,以增强游客游览的兴趣)今天,大家将面临一项艰巨的任务,那就是为鲁迅老屋后的百草园担任导游,引导游客游览百草园,领略百草园的美。当然,在此之前,我们必须进行必要的培训。这堂课就是“导游培训课”,希望每一位学员都能顺利过关!教师板书:百草园导游培训课2.美点概览虽然,我们暂时还不能身临其境去观摩真正的百草园。但是,我们手头有最好的资料:鲁迅的回忆性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让我们先“纸上谈兵”,和少年鲁迅一道共同领略百草园的无穷乐趣。(1)提出初读要求:自读课文1~8自然段,用“在鲁迅的眼中,百草园是__________,你看那__________”概括百草园的妙处。(2)学生初读课文。(3)学生汇报初读情况。(指名回答)(4)概括百草园的美。(学生回答,引导比较。教师板书:景物美、传说美、游戏美)3.美点欣赏我们已经知道了百草园美的所在:景物美、传说美、游戏美,那么美在何处呢?让我们亲自去领略吧!(1)提出阅读提示。①课文第2自然段,描绘了哪些景物?它们的特征分别是什么?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景物的?②为什么作者叙述美女蛇的传说?③雪地捕鸟着实有趣,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捕鸟知识?作者又是怎样描述雪地捕鸟过程的?(2)学生细读课文。(3)教师引导学生汇报读书心得。(指名回答,组织讨论)方法一:打出相应图片,以持续阅读兴趣,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句子。方法二:组织学生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仿写一段话。引导学生体会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方法三:用一系列动词准确地描述一个游戏。引导学生体会这段话中动词的准确使用。4.练写“导游词”(1)组织学生质疑问难,探究重难点内容。(2)梳理学生问题,突出以下内容:①怎样向游客介绍百草园春夏秋冬的景色?②你打算向游客讲述美女蛇的传说吗?(3)组织学生分小组研讨,并引领学生读课文。(4)学生在小组内练习写、说、评“百草园导游词”。5.课堂“导游”(1)组内选出“优秀导游”,并向全班汇报“导游”特点。(2)各小组“优秀导游”在教室内导游,全班同学评价。[问题]从新课标的角度评析该教学过程设计。(20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该教学设计中教师组织者和引导者的作用得以落实。整节课教师始终在组织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给学生的语文实践创造着空间和时间,组内评选、全班汇报、同学评价等的设计,努力体现了新课程评价的理念。对学生的明确要求和阅读提示,指导读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对内容的引导点拨等,都表明教师发挥了教学的主动性。
(2)教师发挥了教学的创造性。教学的创造性,首先表现在对教科书内容的创造性使用上,教师用“导游培训课”的新形式设计教学,整堂课共设计了四个环节,巧妙地把词句理解、文意把握、要点概括、内容探究、作品感受等精读训练整合在教学中。并把“研讨与练习”部分内容放在学生细读课文后汇报读书心得时处理,作为指导学生理解内容和词句的方法,一方面促进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另一方面帮助了学生学习表达。此外,还把学习课文的重难点化作学生的说写实践,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该教学过程设计也存在一些不足。该教学过程设计对语文基础重视不够。“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是语文教学的必然要求。识字写字、熟读课文、朗读背诵、揣摩词句、体会情味等是语文学习的基本练习,一刻也不能忽视或淡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43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