诫子书 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

题库2022-08-02  25

问题 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单元导读拥有美好而充实的人生,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本单元课文,从不同方面诠释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有对人物美好品行的礼赞,有对人生经验的总结和思考,还有关于修身养德的谆谆教诲。令我们感动的,是其中彰显的理想光辉和人格力量。本单元继续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目标要求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课后练习一、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二、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五、背诵全文。学生情况七年级,班级人数40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条件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展示PPT,播放音频视频文件,投影实物等。[问题]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积累文言实词,熟读成诵,培养文言语感,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体会作者情感,把握文章脉络,赏析精彩妙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累名言警句,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学会读书修身,静心养德。做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
(2)确定依据
《诫子书》文短意长、言简意赅,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强调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工夫,最忌荒唐险躁。它可以看作是诸葛亮对其一生的总结,从另一个侧面表现了诸葛亮这位历史伟人的高风亮节。学习本文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会情感,从中获得精神的力量,并由此积累背诵相关警句以自励。因此学习本篇课文要引导学生深入探究,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文言阅读水平,还可以结合《诫子书》的深刻内容,对学生进行治学、做人和修养方面的教育,升华他们的灵魂,启迪他们的思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课文,是文言文学习的最好的方法之一。通过反复诵读可以指导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理清结构,并根据学生初步阅读形成的印象,自主提出疑惑,有效地利用,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品质。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要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要从引导学生熟练的诵读课文入手,要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和工具书,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独立的疏通课文和理解文意;对于疑难问题,通过学生的合作讨论探究,共同解决。培养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389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