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诫子书》原文 夫②君子之行

admin2022-08-02  26

问题 阅读文本材料和具体要求,回答下列小题。 《诫子书》原文夫②君子之行,静③以④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⑤无以⑥明志⑦,非宁静无以致远⑧。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⑨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⑩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注释】①选自《诸葛亮集》卷一(中华书局2009年版)。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②[夫(fú)]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③[静]屏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④[以]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⑤[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⑥[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⑦[明志]明确志向。明,明确、坚定。⑧[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致,达到。⑨[广]增长。⑩[淫(yín)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懈怠。?[励精]振奋精神。励,振奋。?[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轻薄。?[治性]修养性情。治,修养。?[年与时驰]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驰,疾行,指迅速逝去。?[意与日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 没有用处。?(多不接世]意思是,大多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穷庐]穷困潦倒之人住的 陋室。?[将复何及]又怎么来得及。 预习提示 古人往往在家信中寄语子女弟侄,予以教诲与劝勉,这是中国古代家庭教育的一种方式。课文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殷殷教诲中蕴含着深切的期望。朗读课文,注意体会这种情感。 参考注释阅读课文,画出你不理解的语句,先与同学讨论交流,看看能否解决。不能解决的,借助工具书完成。 思考探究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2.说说你对以下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积累拓展 4.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5.背诵全文。 单元介绍 本单元学习默读。在课本上勾画出关键语句,并在你喜欢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标注。在 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 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 的欣赏品位。 学生情况 七年级,班级人数40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PPT,播放视频、音频文件等。 1.从“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或“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 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角度,写出你对《诫子书》教学的认识,不少于200字。(20分)2.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篇课文的教学目标,并具体说明确定的依据。(不可照抄材料)(20分)3.选择其中一个教学目标,设计一则教学方案片段,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25分)

选项

答案

解析 1.从“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的角度: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其中蕴含了一名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是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学习名篇,对处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初中生意义重大。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进行自主学习,在大量的实践中体会和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课前搜集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创作背景;也可以让学生准备一小段关于修身立志的文章,或者搜集其他表达父母殷切期望的家书来跟大家分享;还可以邀请父母录制一段对自己警诫、期望的视频,体会其中的情感。此外,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和文章注释积累文言词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感知文章情感。在教学结束时,引导学生从文中选择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并说明选择理由。
从“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的角度:
《诫子书》是诸葛亮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书。这是一篇以议论为主的文言文,主要论修身治学,强调淡泊宁静的价值。文章通过智慧理性、简练严谨的语言,展现了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培养文言语感,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鼓励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意,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或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解决疑难词句,丰富文言积累;引导学生以勾画关键词的方式找准文章的线索,理解文章的思路,提升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
(两个角度任选其一,言之有理即可)
2.(1)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积累重点文言词语,把握文意,背诵课文。
②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
过程与方法:
通过默读和勾画关键语句,理解诸葛亮对儿子的教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获得修身立志的人生启示。
(2)确立依据
根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阅读教学的要求、文本内容与特点和七年级学生的学情,确立以上三维目标。具体依据如下。
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课程目标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词语是理解文言文、理解古人智慧的重要切入点,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把握文意,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能够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和鉴赏能力。
③《诫子书》是七年级的一篇文言文。这篇文章是诸葛亮写给儿子诸葛瞻的。文章以清新雅致的文字,将爱子之情和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表达了出来。同时,单元介绍中还提到,“学习默读”“勾画出关键语句”“划分段落层次”“抓住关键语句”。因此,教学时,教师可通过指导学生默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把握文章大意,感悟其中情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作者浓浓的爱子之情,更加珍惜亲情。
④七年级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教师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生感受作者对自己儿子的殷殷教诲和无限期望的同时,教师也需要让学生明白静心、修身、立志、勤奋的重要性,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诫子书》知识与能力目标教学片段设计
一、视频导入
多媒体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相关片段。
导入语:同学们,看完这段视频,你们能说说,自己心中的诸葛亮的形象吗?(预设:智慧、忠诚、足智多谋、鞠躬尽瘁)从大家的这些评价我们能够看出,诸葛亮为国事操劳了一生,我们很少看到他处理家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诸葛亮写给他儿子的信,来领略一下作为父亲的诸葛亮又有怎样的魅力。
二、了解背景
1.小组内共享组员课前搜集的关于诸葛亮的相关资料及《诫子书》的创作背景,小组代表展示成果。
2.教师予以点评和鼓励,并通过PPT简要明确。
展示PPT: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珊阳都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与其相关的著名典故有七擒孟获、草船借箭等,其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诫子书》选自《诸葛亮集》卷一。这篇文章创作于诸葛亮晚年时期,诸葛亮一生为蜀汉操劳,无暇顾及自己的儿子。因此在晚年时,他写下了这篇《诫子书》,以此来告诫、教育自己的儿子诸葛瞻。
三、疏通文意
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标识读音、划分停顿、体悟感情。
2.学生默读,要求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将不理解的地方勾画出来。
3.教师进行巡视,注意指导学生正确默读,避免学生出现动嘴唇、小声读、指读的现象。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解决刚才勾画的疑问点。没有能得到有效解决的问题,教师引导全班同学一起讨论解决。
学生小组讨论时,教师要注意巡视和观察,引导学生顺利解决问题。
明确以下加点字词含义:
夫君子之行: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发端。
静以修身:连词,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
非宁静无以致远:达到。
淫慢则不能励精:放纵懈怠。
险躁则不能治性:修养。
遂成枯落:凋落,衰残。比喻人年老志衰,没有用处。
四、分析课文
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问题在文中勾画出答题的关键语句,最后小组
总结答案并选代表发言。
问题1:诸葛亮认为如何才能做到修身?
明确:“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修身要做到淡泊和宁静。
问题2:文中提到,想要成学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明确:“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想要成学首先需要以淡泊宁静的心态来
对待学习,其次还要有志向。
问题3:从文章中,你体会到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从文章恳切的话语里,我们能体会到诸葛亮的爱子之情,以及他对自己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
五、背诵积累
1.学生齐读,并尝试背诵。
2.组织学生分享自己了解的关于诸葛亮的其他故事。
学生分享,教师及时评价(以鼓励为主)。
六、教师小结
诸葛亮的智慧已经在影视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今天,我们又通过他写给儿子的家书对他有了更深的了解。在历史记载中,他是一位有政见、有谋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在这短小精悍的文章中,他又是一位才学渊博、理性深刻的文学家,更是一位爱子深切的父亲,是我们修身立志的楷模!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37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