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究与练习。 游览胜迹。避格高

最全题库2022-08-02  22

问题 教学设计: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完成下面的研究与练习。游览胜迹。避格高山,常常能引发文人墨客的贲思,从而催生许多优秀的作品。秦山为五岳之尊,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文化符号,登临赋诗者众多。阅读《登秦山记》,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搜集一些写泰山的诗文,探讨历代文人寄托在泰山上的情感,探究其背后包含的文化意义。

选项

答案

解析 活动形式:小组合作交流活动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领略了泰山的高峻、雄伟,那么作者是如何登上这“五岳独尊”,游是如何精彩地描绘险峰之上那"无限风光”的呢?
精彩片段分析
讨论: 1、第二段作者详写登山的过程,精读,说出作者的登山路线,写景特点。
明确: (板书)
先写:京师-泰安,点明时间和节令。
再写:山麓-山项。
路程:四十五里(远)
石级:七千有余(高)
路线:中谷一西谷—山巅 (险)
最后顶景:苍负雪,明烛天南(壮阔、上) 一晚日照城, 汶水、徂徕如画(雄浑、下)半居雾若带然(高峻)一 (远一近)
2、文章通过景物变化写泰山顶上的日出,是按照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的换面。(板书)
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摴蒲数十立者,山也
日出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 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色彩点染——绚丽壮美
3、提问:为什么这么多诗人选择泰山为写作对象?其中蕴含了诗人怎样的用意?泰山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要求:学生四人为─小组,再次阅读文本并结合预习资料,畅所欲言谈理解,教师巡视并做引导总结。
4、全班齐读第三段,体会写法特点和感情。
总结:通过描写山顶所见景观和日出胜景,表达出作者的喜悦心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赞美祖国山河的强烈感情。
明确:
(1)小组1:《孟子—尽心上》中提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泰山是中华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坐标,承载着孔子所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儒家情怀。
(2)小组2:杜甫《望岳》中提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对于儒家学者来说,登山不易,登临山顶的豪迈以及—览众山小的阔大胸怀,正象征着儒家“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负重情怀以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使命意识。
(3)小组3:司马迁曾说:“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泰山往往承载着中华民族对气节的崇拜,作为五岳之首,泰山文化深厚,其古建筑将建筑、绘画、雕刻、山石、林木融为一体,是东方文明伟大而庄重的象征。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38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