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从业资格
阅读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研讨论文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故事漂流”是一项语
阅读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研讨论文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故事漂流”是一项语
资格题库
2022-08-02
92
问题
阅读口语交际训练的途径,研讨论文的片段,按要求答题。“故事漂流”是一项语文交流活动,具体做法如下。 拟出故事开篇。由语文年级组编织一个故事的开头,也可以从最近报刊故事中选取一个开头,或者从学生的作文中选出故事开头,如果是选用的故事,教师需集体加工修改,以保证适合活动的需要。确定漂流顺序。开篇之后,语文教师还要集体讨论“故事漂流”的顺序,可按照班级序号来进行,保证每个班级都能轮到不同的次序。明确漂流步骤。第一个班在接到拟订的故事开篇后,分组讨论,各组编出后续故事,派代表进行论述,接着全班讨论,根据故事的可信度和现实性,预估开篇的吻合度,特别是故事讲述者的口语表达能力,评出“最佳漂流”故事,最后选出最佳漂流故事小组,到下一个班级讲述故事。汇编漂流故事。将各班编制的故事汇编成册印发给学生,也可将每个班的故事录音剪辑好,在各广播站播放,最后师生共同评出全年级“最佳漂流”故事。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漂流活动阻碍学生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B.漂流活动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C.漂流活动为学生创设了真实具体的交际语境D.该活动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
选项
A.漂流活动阻碍学生听说能力的整体发展
B.漂流活动不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C.漂流活动为学生创设了真实具体的交际语境
D.该活动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书面写作能力
答案
C
解析
知识点:教学设计中的口语交际教学内容设计。口语交际能力要在双向互动的语言实践中进行,在动态的口语交际中,不仅能培养听和说的能力,而且在不断地归纳、分辨、评价中发展思维,提高思维的敏捷性、条理性和深刻性。具体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口语交际练习,培养学生乐于开口、善于开口、合理表达、分享交流的习惯。
A 项:漂流活动在实践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展开故事的编撰与论述,培养讲述者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评选播放中也可以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不符合题干要求,错误。
B 项:在实践漂流活动中,教师既引导学生修改故事开头,也在评选过程中参与,体现了师生互动的理念。不符合题干要求,错误。
C 项:在漂流故事的传递过程中,学生充分展开想象与编撰,发挥自我的想象能力,续编故事,并在续编的过程中展开口语表达的训练,为学生创设了真实具体的交际环境。符合题干要求,正确。
D 项:该漂流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故事的传递引导学生展开表达,展开口语训练与想象,并通过广播朗读等形成故事集,旨在提升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不符合题干要求,错误。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3391.html
本试题收录于: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题库教师资格笔试分类
中学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教师资格笔试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
下面是某教师“粗盐提取”的教学片段实录。 学生实验1: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粗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阅读材料,根据任务完成要求 材料1:《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
阅读下列三段材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
教材观念的转变,促使教师从“教教材”向“用教材教”转化,这就要求教师要对化学教材
随机试题
PatentsHumanbeingsarecompetitivecreatures.
《商业银行与内部人和股东关联交易管理办法》规定,商业银行的关联方不包括()。
脾胃虚弱,痞满反复发作者,治法宜首选A、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B、清热化湿,和胃
以下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得扣除的有()。 Ⅰ税收滞纳金 Ⅱ向投
有"铁结白肉"特征的是A.茯苓B.猪苓C.防己D.三七E.附子
火灾隐患是指潜在的有直接引起火灾事故可能,或者火灾发生时能增加对人员、财产的危害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包括()。A.生理需要 B.社会需要 C.安全
招标文件关于投标资格条件的要求中,要求投标人具备的条件包括()。A、招标文件要求
A.为纯净的水溶液 B.注射用冻干制剂 C.注射用浓溶液 D.用于疾病诊断
肯氏一类牙列缺损设计中,不能减小牙槽嵴力负担的措施是A.排列瓷牙 B.减小人工
最新回复
(
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