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16-18题。 《傅雷家书两则》原文 1954年10月2日

练习题库2022-08-02  16

问题 阅读材料完成16-18题。 《傅雷家书两则》原文 1954年10月2日 聪,亲爱的孩子。收到9月22日晚发的第六信,很高兴。我们并没为你前信感到什么烦恼或是不安。我在第八封信中还对你预告,这种精神消沉的情形,以后还是会有的。我是过来人,决不至于大惊小怪。你也不必为此担心,更不必硬压在肚里不告诉我们。心中的苦闷不在家信中发泄,又哪里去发泄呢?孩子不向父母诉苦向谁诉呢?我们不来安慰你,又该谁来安慰你呢?人一辈子都在高潮——低潮中浮沉,惟有庸碌的人,生活才如死水一般;或者要有极高的修养,方能廓然无累,真正的解脱。只要高潮不过分使你紧张,低潮不过分使你颓废,就好了。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你也不是栽了筋斗爬不起来的人。我预料国外这几年,对你整个的人也有很大的帮助。这次来信所说的痛苦,我都理会得;我很同情,我愿意尽量安慰你、鼓励你。克利斯朵夫不是经过多少回这种情形吗?他不是一切艺术家的缩影与结晶吗?慢慢的,你会养成另外一种心情对付过去事: 就是能够想到而不再惊心动魄,能够从容观的立场分析前因后果,做将来的借鉴,以免重蹈覆辙。一个人惟有敢于正视现实,正视错误,用理智分析,彻底感悟,才不至于被回忆侵蚀。我相信你逐渐会学会这一套,越来越坚强的。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古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倘若你认为这些话是对的,对你有些启发作用,那么将来在遇到因回忆而痛苦的时候(那一定免不了会再来的),拿出这封信来重读几遍。 1955年1月26日 旱预算新年中必可接到你的信,我们都当作等待什么礼物一般的等着。果然昨天早上收到你来信,而且是多少可喜的消息。孩子!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世界上最高的最纯洁的欢乐,莫过于欣赏艺术,更莫过于欣赏自己的孩子的手和心传达出来的艺术!其次.我们也因为你替祖国增光而快乐!更因为你能借音乐而使多少人欢笑而快乐!想到你将来一定有更大的成就,没有止境的进步,为更多的人更广大的群众服务,鼓舞他们的心情,抚慰他们的创痛,我们真是心都要跳出来了!能够把不朽的大师的不朽的作品发扬光大,传布到地球上每一个角落去,真是多神圣,多光荣的使命!孩子,你太幸福了,天待你太厚了。我更高兴的更安慰的是:多少过分的谀词与夸奖,都没有使你丧失自知之明,众人的掌声、拥抱,名流的赞美,都没有减少你对艺术的谦卑!总算我的教育没有白费,你二十年的折磨没有白受!你能坚强(不为胜利冲昏了头脑是坚强的最好的证据),只要你能坚强,我就一辈子放了心!成就的大小、高低,是不在我们掌握之内的,一半靠人力,一半靠天赋,但只要坚强,就不怕失败,不怕挫折,不怕打击——不管是人事上的,生活上的,技术上的,学习上的——打击;从此以后你可以孤军奋斗了。何况事实上有多少良师益友在周围帮助你,扶掖你。还加上古今的名著,时时刻刻给你精神上的养料!孩子,从今以后,你永远不会孤独的了,即使孤独也不怕的了!赤子之心这句话,我也一直记住的。赤子便是不知道孤独的。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造许多心灵的朋友!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到老也不会落伍,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抱!你那位朋友说得不错。艺术表现的动人,一定是从心灵的纯洁来的!不是纯洁到像明镜一般.怎能体会到前人的心灵?怎能打动听众的心灵?音乐院长说你的演奏像流水、像河,更令我想到克利斯朵夫的象征。天舅舅说你小时候常以克利斯朵夫自命,而你的个性居然和罗曼?罗兰的理想有些相像了。莱茵河,江声浩荡……钟声复起,天已黎明……中国正到了“复”的黎明时期,但愿你做中国的——新中国的——钟声,响遍世界,响遍每个人的心!滔滔不竭的流水,流到每个人的心坎里去,把大家都带着,跟你一块到无边无岸的音响的海洋中去吧!名闻世界的扬子江与黄河。比莱茵的气势还要大呢!……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有这种诗人灵魂的传统的民族,应该有气冲斗牛的表现才对。 你说常在矛盾与快乐之中,但我相信艺术家没有矛盾不会进步,不会演变,不会深入。有矛盾正是生机蓬勃的明证。眼前你感到的还不过是技巧与理想的矛盾,将来你还有反复不已更大的矛盾呢:形式与内容的枘凿,自己内心的许许多多不可预料的矛盾,都在前途等着你。别担心,解决一个矛盾,便是前进一步!矛盾是解决不完的,所以艺术没有止境,没有perfect的一天,人生也没有perfect的一天!唯其如此,才需要我们日以继夜,终生的追求、苦练;要不然大家做了羲皇上人,垂手而天下治,做人也太腻了!课文导语: 傅雷和傅聪父子,不但是生活中的朋友,而且是艺术研究上的知音。傅雷以自己深厚的学养、真挚的父爱,倾听着万里之外儿子的每一次心跳、预想着儿子前进路上可能出现的各种困难,传送着自己的惦念和祖国的声音。阅读这两封信,让我们一起感受那份动人的舐犊之情吧。 单元导语 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无数先哲呼唤自由和正义,倾听对艺术的深切感悟,诠释亲情、爱情的本质虽然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里分别诉说着各自的事情,言辞或激烈、或平和,但是对人类的关注却是相同的。 学习这个单元,在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的同时,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 课后练习 一、阅读课文,说说傅雷希望儿子成为怎样的一个人。 二、傅雷给儿子的另一封信中曾经说过:“我高兴地是我又多了一个朋友,儿子变成了朋 友.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可以和这种幸福相比呢?”从这两封信开看,这种“父子如朋友”的境界体现在哪里?三、结合上下文,品味下面两句话的意思,回答括号中的问题,并从课文中再摘抄几句含义深刻的语句。 1.我以前在信中和你提过感情的ruin,就是要你把这些事当做心灵的灰烬看,看的时候当然不免感触万端,但不要刻骨铭心地伤害自己,而要像对着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 (“像对着战场一般的存着凭吊的心怀”是一种怎样的情怀?)2.赤子孤独了,会创造一个世界,创作许多心灵的朋友!(孤独的赤子创造的是什么样的世界?)四、写信是人与人之间传递感情、展开深层次心灵交流的常见方式,它与面对面的交谈有着不同的效果,请你也试着就某一话题,跟父母进行一次朋友试的通信交流。 学生情况 九年级。班级人数50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条件 教室配有多媒体设备,能够演示幻灯片,播放视频、音频文件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并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方式。

选项

答案

解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两封家书的内容与风格,体会作者极具逻辑性的表述和严密的构思,把握融汇贯穿于两封家书中的主旋律——教育儿子做一个坚强的人,有赤子之心的人。进而联系生活实际。体会“坚强”“孤独”“赤子之心”等几处饱含哲理,耐人寻味的语句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反复阅读课文,在读中感知两封家书的内容与风格,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在读中品味语言,联系生活实际,感知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鼓励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自己的心得,能发表自己的看法,并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问题,在思辨的过程中展开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家书的学习,感知作者对儿子的殷殷期望,进而理解父母对自己的深情;领悟作者对人生的深刻体悟,进而激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应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讨论、思辨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方式:
①将两则家书联系起来思考。第一则家书,写于儿子精神消沉时,劝慰他如何面对感情的创伤,学会泰然处之;第二则家书,写于儿子成功之际,激励他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消沉时,要坚强;成功时,也要坚强。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应该坚强的,故将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两封家书结合在一起看,联系起来思考更具启发性——做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坚强。
②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利于学生整体的把握。深入探究时,可让学生自由阅读,特别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贯穿于两封家书的主旋律——“坚强”.抓住几个有哲理性的句子进行,从而融会贯通地理解全文。
③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读中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形成自己对课文内容和表达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
④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营造交流的氛围,发挥集体的智慧力量,在合作中学习,培养学生对课文进行积极深入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⑤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自然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而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25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