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

免费题库2022-08-02  65

问题 请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基本理念,按照下列要求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对象:必修“音乐鉴赏”模块的学生教学内容:鉴赏《荒山之夜》要求:(1)设定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2)针对教学重点,设计具体的教学策略与过程,其中至少包括2个课堂提问。(3)针对(2)中的主要环节,写出设计意图。

选项

答案

解析 【参考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俄罗斯民族乐派的知识,熟悉乐曲《荒山之夜》的主题。
2.通过聆听、分析、感受和实践等方法,培养探究意识,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通过作曲家创作时的社会背景,更进一步地了解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时代意义,理解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熟悉乐曲《荒山之夜》的主题。
【难点】体验不同音乐要素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和场景气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播放《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俄罗斯音乐风格。
教师提问:刚才听到的歌曲名称是什么源自哪个国家(《莫斯科郊外的晚上》,俄罗斯)
教师趁势导入新课:曾经对我国音乐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俄罗斯民族音乐,它们是从什么时候发展起来的呢又有着怎样的特质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到俄罗斯,进入音乐家穆索尔斯基的音乐世界。
(二)新课教授
1.完整播放《荒山之夜》
(1)引导学生对《荒山之夜》做初步分析。
乐曲以快板速度为主题,表现了狂欢之夜的情绪,直到结尾处,表现破晓(竖琴的出现是全曲的转折)之后的平静才把速度放缓,乐曲始于d小调,结束在D大调上。
(2)补充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相关知识。
教师提问:大家对穆索尔斯基有多少了解(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视学生回答做补充与总结:穆索尔斯基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是作曲家小组“强力集团”中的一员。他比较著名的作品有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交响音画《荒山之夜》、钢琴套曲《图画展览会》等。《荒山之夜》是穆索尔斯基的代表作之一,是他利用本民族民间音乐、传说等素材勾勒出的一部杰出的交响音画。在《荒山之夜》中,穆索尔斯基通过梦境与现实、鬼魅与人世、寒夜与黎明的鲜明对照,表达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分段欣赏
(1)欣赏第一段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听听这首作品中用到了什么乐器又勾勒出怎样的画面(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乐曲开始由弦乐组以极低的音量演奏,在弦乐飞速的行进后,木管、铜管乐器组先后加入,不协和音程以及复音程等多次出现,勾画出一幅群魔乱舞的疯狂场景。
教师继续总结西洋乐器:常用的西洋乐器有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木管组(长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大管、低音大管);铜管组(短号、小号、法国号、长号、大号)等。
(2)欣赏第二段
教师讲述:妖魔们对魔王唱起颂歌,并举行祭奠仪式,继而开始狂欢作乐。这一段是三个主题的不断变化发展,把群魔乱舞、喧嚣作乐的气氛推向了高潮。
①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第一主题
教师提问:这个主题在旋律当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都是在同一个音区演奏吗(两次,两次在不同调上呈现)那么,高低音区的交替营造出怎样的氛围(具有一种威慑的强力的氛围)
②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第二主题
教师提问:这个主题的速度和力度上有什么特点(乐曲逐渐加强力度,并在原本快板的速度上又加快了一些,使整首乐曲到达激烈的高潮)乐曲情绪上有什么变化(狂欢进入了癫狂的阶段,仿佛一个个幽灵在空中飞舞,骑着扫帚的女巫呼啸而过)
③教师引导学生聆听第三主题
教师提问:这个主题的风格与前面两个主题是否一致三个主题中,有两个主题具有俄罗斯民间舞曲风
格,分别是哪两个(第三主题与第二主题相似,都具有俄罗斯民间舞曲的风格)
(3)欣赏第三段
教师引导学生继续欣赏:突然远处传来微弱而清脆的钟声,天已渐渐破晓,牧歌一样的旋律预示着熟睡的人们已经苏醒,妖魔们悄悄溜走,乐曲也在这样的平静安宁中结束。
①这段音乐的速度和力度有什么变化(速度变得缓慢,力度越来越弱)
②整首乐曲最终表达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光明终将战胜黑暗)
③作者为什么在光明来临之前花那么大的篇幅来描写黑暗呢(受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社会状况影响,反映了民众所遭受的沉重苦难,以及对未来的期望)
【设计意图】
教师先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乐曲、介绍作曲家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初步地了解;接着分段欣赏乐曲,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体验不同音乐要素塑造的不同人物形象和场景气氛。教师通过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感受歌曲的情绪,体会作曲家穆索尔斯基的音乐创作风格,让学生更好地掌握音乐,提升音乐的审美能力。
(三)巩固提高
再次聆听《荒山之夜》之后,教师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为《荒山之夜》创编故事,各小组分别上台分享所编写的故事。教师给出鼓励性评价。
(四)小结作业
小结:今天这堂课,我们细致地分析了《荒山之夜》这首交响音画中极具代表性的作品,感受了其中各种乐器的鲜明色彩,以及不同配器所带来的音色对比。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多地了解、欣赏俄罗斯民族音乐,拓宽视野,感受多元文化之美。
作业:穆索尔斯基、柴科夫斯基、格林卡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但在艺术主张和创作风格上却存在差异。
请同学们利用课下的时间查阅相关资料,试着写写他们之间的一些主要区别和看法,下节课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15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