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下面八年级音乐课《雪绒

免费题库2022-08-02  32

问题 根据《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基本理念,对下面八年级音乐课《雪绒花》这一课例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过程进行分析并点评。【课题名称】雪绒花【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雪绒花》,感受、体验歌曲通过赞美雪绒花抒发对祖国眷恋的思想感情。2.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合唱《雪绒花》,能够对歌曲的演唱发表自己的见解。3.能够积极参与《音乐之声》音乐剧片段的表演。【教学重难点】略。【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教学生用“lu”唱《雪绒花》的第二声部。教师唱第一声部,学生唱第二声部。2.学唱歌曲教师:大家熟悉这段旋律吗?学生:熟悉,是《雪绒花》。教师:它选自《音乐之声》,不仅有音乐剧,1965年还被拍成电影,同年获得了五项奥斯卡金像奖,其中的歌曲如《DoReMi》《音乐之声》《孤独的牧羊人》都非常有名。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雪绒花》。雪绒花是外面飘的雪花吗?学生:不是,是一种美丽的小白花。学生活动:(1)一名同学弹伴奏,其他人用“lu”唱歌曲的旋律。唱的过程中调整调的高低。(2)学生按自己的意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3)加入歌词,教师对音不准之处加以纠正,并对歌曲表现进行指点。(4)用英文演唱:先分声部练,再合唱。3.分析歌曲(1)教师:这首歌曲表达了什么样的内容和情感?学生:通过对雪绒花的赞美,表现对祖国奥地利的眷恋之情。教师:为什么选雪绒花?教师介绍:《音乐之声》的故事是发生在奥地利的真实故事,雪绒花又叫薄雪草、火绒草,是奥地利的国花。(2)教师:我们应该怎么演唱这首歌曲呢?我们先来为歌曲分段。学生:分为两部分。前两行为第一部分,后两行为第二部分。教师:我们把前两行叫作A段,后两行叫作B段,你们分析一下,它们在旋律、节奏上有什么不同?学生甲:A段优美,B段激情。学生乙:A段是一种很温和的感情,节奏比较慢,音乐起伏不大;B段好像作者在歌颂雪绒花,充满激情。教师补充:A段的情绪比较舒展平和,B段开始部分有休止符,显得比较激动,表达了对祖国的赞美之情。我们应该怎么演唱这两段?学生:A段用温柔、柔和的声音演唱,B段用激情的声音演唱。(3)教师请学生自己设计演唱方案并演唱。学生甲:A段比较温和,应该用领唱,B段比较激情,应该全体合唱。教师指挥全体演唱。学生乙:A段女生唱,B段男女生合唱。教师指挥全体演唱,唱完后,由同学们对自己的演唱进行评价。4.音乐剧表演教师:大家可能都看了很多遍《音乐之声》,这首《雪绒花》在影片中出现过几次?学生:两次。教师:都出现在什么样的场景?学生:第一次是在家里唱,第二次是在音乐会上唱。教师:我们班有很多《音乐之声》迷,还组织了一个音乐剧表演小组,他们在课下准备了三个节目,一会儿我们请他们表演,并且把我们今天学的《雪绒花》也加进来。看一看在家里和在音乐会上两次演唱时在情感上有哪些不同。教师把学生分为两组,一组表演在家里演唱《雪绒花》,另一组表演在音乐会上演唱。学生讨论用什么样的演唱形式最合适。学生经过讨论确定表演形式。学生活动:音乐剧创作及表演。

选项

答案

解析 (1)教学目标设置合理。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具有导向、激励、评价、调控的作用,是音乐教学设计的关键组成部分。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对教学内容、教学对象等多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以最终确定教学目标。从本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该教师的教学重点并不是歌曲的学唱。例如,在课的开始,教师就教学生用“lu”唱《雪绒花》的第二声部,教师自己唱第一声部。在学唱阶段,教师也没有单独安排歌曲主旋律的学习,而是以多种方式学习演唱二声部合唱,体现了教师在教学目标中提出的“能够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合唱《雪绒花》”,以练习二声部旋律代替练声。本课中“分析歌曲”环节是比较重要的部分,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段落、歌词要表达的意境等因素,引导学生理解歌曲,更好地表现歌曲。例如,学生通过讨论得出“A段用温柔、柔和的声音演唱,B段用激情的声音演唱”的结论,并提出几种不同的演唱方式,从而达到了“感受、体验歌曲,通过赞美雪绒花抒发对祖国眷恋的思想感情”“能够对歌曲的演唱发表自己的见解”的教学目标。
(2)采用了围绕音乐多学科综合的教学方式。在本课的后半部分,教师安排了“音乐剧表演”环节,将学生分成两组,分别表演电影中歌曲《雪绒花》出现的两个场景,将戏剧表演形式渗透到音乐教学中。这种以音乐为主线的艺术实践方式,既能增加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够加深他们对音乐的理解,从而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tihaiku.com/congyezige/1870983.html

最新回复(0)